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调查报告与总结(第五节)

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2-08-06 17:35:29

     第五节·调查报告与总结


     一、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性质

     调查报告是关于调查研究结果的书面报告。它是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认真严肃的分析研究以后写出来的反映客观事实,并揭示其本质规律的一种应用文体。调查报告是常见的文体,多用来向上级组织和广大群众报告调查研究结果,近年来也经常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用来报道典型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因而它也是一种新闻文体。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调查报告是在实地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后写成的,而调查是为获取第一手材料直接向当事人或知情者了解情况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总结经验,以做好下一步工作。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报告是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都要经常进行的一种工作。因此可以说,调查报告具有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的性质。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的事务性的文书有显著的区别。

     2.调查报告的特点和作用

     由调查报告的性质决定,调查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

     调查报告作为一种新闻文体,真实性是它的生命。它主要靠事实说话,用事实讲道理,而且摆事实重于讲道理,因为只要把事实讲清楚,读者自己常常便能从中得出恰当的结论。在坚持这一原则之上,需要划清三个界限:

     一是客观性和客观主义的区别。客观性是所列举的事实不仅是确凿的,而且是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内在规律的;客观主义则是有什么写什么,见什么写什么,不分主流支流,不分现象本质。

     二是正确、必要的分析与主观成见的区别。调查得来的材料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否则无法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以指导工作,而这种分析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主观成见则是在调查研究之前便已存在,而在调查过程中透过有色眼镜看事实,甚至寻找对说明自己观点有利的事实。它们虽然也是事实,但是与“真实”已相去甚远。

     三是全面性和现象罗列的区别。全面性是要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最后得出正确的总体认识,它产生在正确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现象罗列则是不做分析综合,将所得到的材料全部纳入,这恰恰违背了全面性,反而使事物更加模糊,甚至自相矛盾。

     (2)针对性

     调查报告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它通常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指导某一项工作,总结某一类经验,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的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出的,然后依据它来把握并解决与之相关的社会普遍性问题,即以 “点”带“面”,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3)指导性

     调查报告的指导性是由以上两个特点而来。由于它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较重大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根据准确的事实,经过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其中常常不乏新见解、新经验、新创造,因此通常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对实际工作便有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

     指导性要求调查报告必须表明作者的态度,因此它在写作方式上要做到叙述和议论的紧密结合。而它的叙述不要求像记叙文那样把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更不必像文学作品那样塑造人物形象,只要把事实准确、完整、清楚地表述出来即可;它的议论也不要求像议论文那样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来多方论证自己的观点,只需就事实本身得出结论,切忌大发空洞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