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读者意识(第二节)

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2-08-05 15:59:13

     六、读者意识


     1.读者的划分

     由于写作目的和诉诸的对象不同,读者分成了不同层次的结构群体。同一读者群体,具有大体相同的素养、兴趣、心理状态、理解和判断能力,这些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思想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读者群体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对作者的写作实践和写作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干预。

     读者群体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可以根据读者的自然情况划分:从年龄上看,可分为儿童、青年、成年、老年。年龄不同,其兴趣爱好、阅读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就有很大差异。从性别看,由于生理特点不同,男女在社会及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义务也相对有一定差别,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需求也不完全一致。从职业上分,可分为工人、农民、军人、经济工作者、知识分子等。职业不同的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阅读愿望也不同,职业的需要常常决定着读者的阅读指向。根据文化素养分,可分为专业读者、一般读者、大众读者等。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其思维方式、知识积累、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等差别是相当大的,其阅读需求也不尽相同。从民族及国别看,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需求也是不同的。

     也可以从读者心理的角度划分。文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被读者阅读并接受的,只有当文章表述的意义与读者的意识发生关联并作用于读者时,文章的价值才能显示出来。在这里,读者的心理走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读者的阅读心理,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读者的天赋、气质等先天的条件;一是后天的经验因素。不同气质、天赋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对于文章的感受和反应也就不一样。行为敏捷、活泼好动、具有多血质气质的人,他们在阅读中感情波动较大,选择和阅读速度较快,往往喜欢读内容新、写法变化大的读物;行为迟缓稳健、性格内向抑郁、具有黏液质气质的人,他们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在阅读中总是追求和体会读物的深刻性。阅读心理,还受读者以往经验的影响。读什么,不读什么,以及怎样读,常常根据以往的经验去选择、感受和理解,经验往往成为其接受的媒介。当文章所提供的意义与读者的经验完全相符或相悖时,读者的接受心理就会遇到障碍。在前一种情况下,文章提供的经验仅仅证明了自己的经验,读者就可能认为是平庸、陈旧之作而失去阅读兴趣;在后一种情况下,文章提供的意义与读者的经验完全冲突,读者就会因难以理解而拒绝接受。只有当文章提供的意义与读者的经验部分相似但又突破其以往的经验模式时,它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2.读者的意义

     作者写作总是要给读者看的。读者是构成文章写作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者和读者在写读活动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作者是主体,但是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读者又是主体,写读的过程实际是作者和读者双向交流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写作时必须树立读者意识,要研究阅读对象。在运用文章进行交流的活动中,作者和读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如果离开读者,作者的写作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如果不经读者阅读,任何文章只能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读者的阅读中,文章才能成为“现实的存在”。文章的生命和价值主要是由读者在阅读中体现出来的,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是使文章获得生命力的惟一途径。文章或作品是由 “作者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 “作品到读者的接受过程”两者构成的。文章本身具有的功能只是一种潜力,只有当这种潜力与读者的认识共同作用,被读者感知并引起反应时,文章的潜在意义才会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和效果。因此,必须研究激起读者阅读的诸种心理因素,研究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感知、反应情况,这样才会写出被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更大效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