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童话的文体特征(第二节)

院校:西安邮电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4 14:59:21

     三、童话的文体特征


     1.浓郁的幻想色彩

     我们已经谈到,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富于幻想和想象。作为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样式,童话更是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本质特征。幻想既是童话的核心,是构成童话的基本因子,又是创作童话最常用的艺术手段。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正如安徒生所说,童话是“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中的幻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同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深厚土壤。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那个孤苦无依、饥寒交加的贫穷的小女孩,圣诞前夜冻死在珍馐美味应有尽有的富人门外,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同样深刻地表现了不公平的社会中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现状。而脍炙人口的名篇《丑小鸭》,那个在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终于变成美丽白天鹅的艺术形象,正是安徒生自己艰苦顽强奋斗形象的生动写照。还有许许多多的精灵鬼怪、神仙妖魔、奇人异事、仙境魔域,也都是从现实事物中提炼、加工,凭借夸张、变形、拟人等手法得来的。

     童话中的幻想,也是作家根据自身的审美理想艺术地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中国民间童话中的葫芦娃、田螺姑娘、小红帽,无不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海的女儿》、《快乐王子》、《白雪公主》等艺术童话,都是作家自觉地运用艺术幻想表达自身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审美判断而创作出来的,其中一个个富有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已经不是对现实的摹仿,而是通过艺术幻想“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实现了对生活的再认识、再创造。

     2.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

     在童话中,情节的作用非常重要,好的童话一般都具有完整而清晰的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一波三折依序发展,具有很鲜明的叙事性。古今中外的童话中,几乎少有例外。这是由儿童本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和对事物无尽的好奇心决定的。许多童话的开头,都是“很久很久以前······”或者“从前哪,在什么什么地方⋯⋯”,孩子们不但不厌烦,反而乐此不疲。在听讲童话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时追问“后来呢?”希望知道最后的结局。不尊重这个特点,超越小读者的思维力、理解力和接受习惯,其作品就难以赢得儿童的喜爱。

     然而,完整的情节如果很平淡,没有意外的转折出现,没有希奇古怪的事情发生,也不能吸引小读者。作品要富于童趣,故事的发展走向必须要新奇,无奇则无趣。例如《白雪公主》 中美丽的公主一次次遭狠毒的继母陷害,七个小矮人一次次帮公主渡过难关,情节跌宕起伏,离奇曲折,充分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

     童话结构情节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即大多安排模式化的结尾。童话是给孩子们提供的精神食粮,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起着引导幼小的心灵向真、善、美升华的作用。因此,在童话中,无论坏人多么法力无边,主人公经历了多少磨难,最后都是坏人受到应得的惩罚、好人得到好报的大团圆结局,这已经成为了童话结尾的一种模式化处理方法(《海的女儿》是个例外)。如白雪公主最终因王子真诚的爱情而复苏,多萝茜战胜女巫回到家乡,丑小鸭终于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结局都是大快人心的。

     此外,童话情节还经常运用梦境法、三次反复法、循环法、突然变化法等手法来增加离奇性,强化小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