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议论散文鉴赏(第八节)

院校:新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3 16:15:30

     第八节 议论散文鉴赏


     议论散文,也称“说理散文”、“哲理散文”。它或通过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大都或者说主要地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鲁迅先生的许多杂文就是典范的哲理散文,它往往蕴涵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议论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于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瞿秋白的《“儿时”》一文,可以说是情理交融。文章对人生和生命力的理解十分透彻和深刻,令人掩卷沉思,感慨不已。其全文如下:

     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

     生命没有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 “儿时”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忆其实并不是发见了 “儿时” 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觉到“中年” 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然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而“浮生如梦”的人,从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给这世界的却很少,——他总有一天会觉得疲乏的死亡:他连拿都没有力量了。衰老和无能的悲哀,像铅一样的沉重,压在他的心头。青春是多么短呵!

     “儿时”的可爱是无知。那时候,件件都是“知”,你每天可以做大科学家和大哲学家,每天在发见什么新的现象,新的真理。现在呢?“什么” 都已经知道了,熟悉了,每一个人的脸都已经看厌了。宇宙和社会是那么陈旧,无味,虽则它们其实比“儿时”新鲜得多了。我于是想念“儿时”,祷告“儿时”。

     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请求“无知” 回来,给我求知的快乐。可怕呵,这生命的“停止”。

     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究竟感慨些什么——我问自己。

     这篇文章感慨的是人到中年以后生命力的衰退。正因为如此,有的人对“儿时”感到十分宝贵。为什么?因为儿时的好奇性是如此强烈,正是由于无知,所以什么都是新奇的事物,什么都是新发明、新创造。然而,现在并不是什么都已经知道了,可是主观意识上却有一种假象,似乎自己已经穷尽了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其实呢,他是带着一副不透光的眼镜在看日新月异的精彩世界。正是因为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作者想念“儿时”,祷告“儿时”。停滞不前的时候,就需要退后几步,从而又一次看到已经走过的“前途”,来鼓起新的生活和求知勇气。现在,“无知”却成了中年人向往的对象、邀请的贵客,期望无知给自己带来生命活力。因此,我们平时如果觉得看什么都十分陈旧、无味的话,那就应该引起警觉,看看自己的生命力是否正在衰退。文章结尾说,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其真正的深刻含义在言外,就是说目前的现实是最为重要的、最实际的、最具体的。现实是过去的结果,是未来的发端。失去了现实,也就架空了历史,失去了未来。因此,珍惜现实是最为明智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