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理工学院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隐性的非智力因素(第四节)

院校:湖北成人高考 发布时间:2022-08-02 17:12:58

     六、隐性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阅读和写作的认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对审美对象进行高级情感体验和沟通对话。1943年韦克斯勒(D. Wechsier)正式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概念。1974年他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作了明确的说明:

     (1)从简单到复杂的各个智力水平都反映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

     (3)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各种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后者起着制约作用。

     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仅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而不是高智商。然而,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却是十分惊人的。这种非智力因素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人格。

     吉尔·福特(J. Quilfort,1967)提出非智力因素和创造性人格的8个特征: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机理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究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

     (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

     (8)意志品格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斯腾伯格(R.T. Sternberg,1986)提出了创造力三维模型。第三维为人格特质,由7个因素组成:对含糊的容忍;愿意克服障碍;愿意让自己的观念不断发展;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使;有适度的冒险精神;期望被人认可;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

     林崇德先生认为: “除心理过程的 ‘认知过程’ 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属智力或认知范畴) 和个性心理特征中的 ‘能力’ 外,其余的一切现象,只要它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且决定智力活动的效益,均可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就是说,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智力(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讲,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过程,(2)意志过程,(3)个性意识倾向性,(4)气质,(5)性格等等。”①也有人把非智力因素概括为:兴趣、情感、意志、动机、性格五种基本元素。尤其是其中的情感、个性意识倾向,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说读者和作者的情感文化背景、情感的纵深感、情感的细腻度、情感的理性调节、情感的强弱度等,制约着对文本的阅读和写作效果。又如读者和作者的个性意识倾向、兴趣和动机,也影响着文本阅读和写作的结果。

     吕海燕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一文指出,这种积极的情感和性格因素,是解读的内在动力。情感因素,虽然只是一种弥散于解读活动中持久而微弱的情绪,但是它可以使整个解读活动染上情绪色彩,影响学生解读活动中的智能活动,从而影响他们解读能力的正常发挥,影响解读的质量和效率。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忘我的探求欲,能够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解读。读者的这种热爱,使他们能很快地进入解读的最佳状态——情绪兴奋,大脑活跃,解读能力全面发挥,从而获得较高的解读效率和质量。相反,消极的情感则有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正常发挥。这是因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人们往往表现出一种消极或抵触的情绪,在阅读中表现为思维迟钝,想象力与联想力受到抑制,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