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师范学院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儿童的本质在于他们所表现出的与成人迥然不同的社会关系(第一节)

院校:包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20 17:00:07

     三、儿童的本质在于他们所表现出的与成人迥然不同的社会关系


     通常人们对儿童与成人的简单区别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即是否达到生理性成熟(特别是性的成熟)。然而,人的生命的成长,自一开始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而自然属性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儿童的认识,仅仅注意到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及特征,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在儿童的双重属性中,具有本质意义的是其社会属性。“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并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从根本上把人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人的自然属性只是被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关于儿童本质的认识,还应从体现其本质意义的社会属性中寻求依据。

     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与动物不同,还有一个“第二次成人过程”,用社会学的术语来注释,即是“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动物只有一次性生成过程——在母体中的那一次性生成过程。人在母体内也有一个成人过程,即从受精卵到人的降生,复演的是人类亿万年的进化历程——人的机体形成过程。但母体所生之人乃是自然人,既不会说话,更没有思维,没有自我意识,没有道德感。总之,没有人所应有的知识与理性。而要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间还必须有一个转机,这个转机即是尽可能多地获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完成向理性的人的过渡,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教育。所以,儿童从会说话、能走路的3岁开始,就进入幼儿园,社会关系从儿童一父母的双向关系,逐渐转向社会,形成儿童一家庭一社会的三角关系,开始寻求在民族文化背景中获得最有利的发展。此后的小学教育(6~12岁)、中学教育(12~15岁初中阶段、15~18岁高中阶段)等,实际上都是通过教育手段来加速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最终仍然是想求得社会的认同,成为成人社会的一分子。

     整个儿童阶段其实是集中受教育的时期。教育,对人的发展不仅规定其发展的速率,而且规定着发展的方向。但受同样教育的儿童,其发展的水平又不尽相同,这是由“每个人的特异性反应及其对社会任务作出反应时所掌握的特殊发展方式”而决定了的。①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社会要使人类个体成为社会整体当中的和谐细胞,就要对人类个体提出要求,实施教化,人类个体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也要学习和掌握他所处社会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和行为规范。这一教化与学习的双边活动,就是所谓个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人类个体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教化;他们总是要从个人已有的价值、定向和目标出发,对社会的文化模式和行为规范进行加工和再创。这种个人认识与变革社会的活动,就是个人对社会的反作用。个人的社会化和个人反作用于社会是构成社会互动的两种因素,而儿童与社会之间最根本的关系,也就是互动关系。

     所谓互动,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学意义的术语,这里用来指人类个体与社会交互作用的全部方式和过程。但这一“交互作用”并不是均衡地、不偏不倚地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个人的社会化”与“个人反作用于社会”这两种因素所占比重的不平衡,才使得人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如果将前一类因素记作“A因素”,将后一类因素记作“B因素”,那么在互动过程中,二者分布的状况从理论上说可以有三种:

     A因素>B因素;

     A因素=B因素;

     A因素<B因素。

     事实上,这与现实的情形也是对应吻合的,其分布状况大体反映了人生三大不同阶段相互区分的特征,即当个人接受社会教化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表现为儿童时期的主要特征;相反,当个人反作用于社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表现为成人时期的主要特征;而当两种因素同时发挥重要作用时,正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即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