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师范大学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特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第五节)

院校:伊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20 10:44:58

     第五节特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一、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发病急、病情危重而需要紧急救治的人。临床上急、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急性心衰、大出血、休克、急性中毒等。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严重,发病迅速,生命受到威胁,常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心理反应强烈而复杂。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不同病种的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存在着共性规律。

     1.焦虑、恐惧

     多发生在初入院两天内,患者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和睡眠障碍,严重者可有心悸、出汗,少数可出现惊恐发作或精神病性症状发生。医护人员可给予安慰、支持、保证等心理支持治疗,以恰当言行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以尽快适应监护环境,必要时应用抗焦虑性药物。

     2.否认

     患者进入监护室第2天即可出现否认心理,第3-4天达到高峰。主要表现:否认自己有病或认为自己根本不严重,不需入住监护室。调查显示约50%的急、危、重症患者出现否认心理。短期的否认对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遏制极度恐惧对患者的伤害。但若长期存在否认心理则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应结合认知疗法,帮助患者纠正认知偏差,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3.孤独、忧郁

     约30%的患者在入住监护室第4-5天后出现悲观失望、孤独忧郁情绪。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消极意念极强,常感到无助,严重时可出现自杀倾向。此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进入监护室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病情允许时让家属到监护室看望或陪伴患者,从而减轻患者的孤独和寂默,有利于消除抑郁的不良情绪。

     4.愤怒

     如意外受伤者,因感觉委屈而愤怒;不治之症的患者因自认不该患某类疾病,或自感救治无望,抱怨命运不好,也易产生愤怒情绪;此外,持续疼痛也易转为愤怒。主要表现为烦躁、敌意仇恨、行为失控,同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血糖升高等,对此医护人员应理解、体谅、包容、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有效地宣泄。

     5.依赖

     有些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病情明显好转,对监护病房产生适应和心理依赖,担心离开重症监护病室后,再次复发而不能得到及时抢救,不愿意离开监护室而出现焦虑不安反应。依赖一方面有助于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其早日康复,但过度依赖不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碍疾病好转。对此,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形成明确、有积极意义、可实现的目标,使其从实现目标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逐步摆脱依赖。

     (二)影响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因素

     1.环境因素

     住在重症监护室对患者来讲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如陌生的环境和非人性化倾向,各种抢救和监护医疗设备。患者目睹的是医护人员的严肃面孔,各种不同类型患者的呻吟、衰竭或濒死挣扎的状态,甚至还要目睹其他患者的抢救或死亡。医护人员24小时不分昼夜紧张而繁忙的工作,患者在这种环境中很难维持正常的生物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