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第一节)

院校:杭州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2-08-19 17:10:08

     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对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同理论学派的学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模式。每种观点与模式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心理障碍。但每种观点也都有其不足之处,没有一种观点可以对心理障碍提供完全满意的解释。

     (一)医学模式的观点

     医学模式的观点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的理论模式,该模式将心理障碍的发生归结于躯体因素或生物学因素,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先天遗传、大脑损伤、机体物质代谢失调以及个体素质等原因。

     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某些种类的心理障碍。临床观察和神经心理学研究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一是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中的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遗传造成的染色体畸变以及代谢基因的减少能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等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者亲属中随着血缘关系从远到近,其患病率也出现从小到大的趋势。二是任何原因造成的大脑损伤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功能受损。如,额下回后部的局限性病变,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左脑颞上回后部的病变,会引起言语感觉的障碍;情绪体验中枢、意志中枢等部位的受损,更是与心理障碍密切相关。三是当机体物质代谢失调导致脑内某种生物化学物质的浓度超出了正常范围时,个体也会出现相应的心理功能障碍。如,血液内的5—羟色胺(5—HT)具有保持情绪稳定性的作用,如果5—HT减少,个体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因此,有人认为,躁狂抑郁症的出现与5-羟色胺的浓度减少有关,它使机体处于情绪易激惹状态,这时如果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躁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血液中的化学物质血清肌酸磷酸激(CPK)也与许多精神症状密切相关。CPK越高,精神症状越严重,住院周期也越长,并且需要更多的药物来控制其行为异常症状。因此医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感染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以及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四是对于那些无法找到明确的脑损害以及其他生物性因素的心理障碍,医学模式认为这种疾病的患者的大脑具有潜在的功能缺陷或易感素质,因此在遇到应激性事件时,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由于大多数心理障碍尚未找到明确的生物学证据,因此该模式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