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节)

院校:湖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19 11:27:03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WHO的心理健康标准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 Maslow)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④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三)国内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

     国内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①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②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责、自怨、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③能够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④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⑤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从而最大限度使自己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标准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心理健康与否、正常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上述心理健康的标准仅仅反映了个体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不意味这个人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而且心理健康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既可以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转变为不健康。如何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即应该把握三个方面,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