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第四章第三节学习课程-教学生掌握识字工具,培养识字能力

院校: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19-11-08 10:50:07

   (二)教学生掌握识字工具,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工具的掌握对形成识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不掌握识工具,也就谈不上形成识字能力。
    1.教学生掌握识字工具
    汉语拼音、汉字的基础知识、查字典的知识是识字的三套工、要使学生学扎实,并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识字过程中运用学知识。汉语拼音,一般是学生入学后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巩固、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如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以及浅显的汉字构字方法等,都是结合识字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的,这就要及时归纳小结,使分散学到的汉字知识系统化,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本身的规律和识字的规律。规律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逐步形成能力。字典是独立识字的工具书,可以根据需要解决音、字义或字形的问题,是形成识字能力必不可少的工具。因,要教会学生查字典并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培养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的能力
    学生识字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能独立运用识字工具,学习并掌握字的音、形、义。教师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形成方面,应数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读准字音的能力。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形体不能把读音直接标示出来。因此,确地感知和发出字音,或在认识生字和独立复习生字时,都需要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教学汉语拼音阶段,重点要放在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拼音节上,特别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地准确地拼读音节的能力。
    一般地说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容易混滑;复韵母容易读错。拼音字母字形相近的,也能导致读音的混淆,特别是b与d,p与q等。方言地区,要注意纠正方音。有的地区要重点读好鼻音n和边音1;有的要读好并区分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有的地区还要区分h、f的发音。读准声调也是读准字音的重要方面。有些地区受口语的影响,读准字的声调成为难点,教师要注意指导,加强练习。总之要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逐步了解本地区的语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自觉地用普通话的语音纠正方音,读准字音。
   (2)培养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独体字和一些合体字的过程中,掌握了汉字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间架结构等知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分析、记忆字形;并结合所学的字,从笔画分析逐步过渡到部件分析、结构分析。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形近字在字形上的细微差别。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分析、记忆字形。
    随着识字数量的增加,学生掌握的构字部件一—偏旁和独体字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生字时,就要引导他们把生字和熟字或熟的偏旁联系起来,逐步掌握观察、分析、记忆字形的方法:“什么加什么是什么字,什么减什么是什么字,什么换上什么是什么字,什么和什么合起来是什么字”等等。例如:“寸”加“走之儿”是“过”字。“我”字减去第一笔“撇”是“找”字。“谁”字的言字旁换上土字旁是“堆”字。“山”字下加“石”是“岩”字。这“加、减、换、合”的方法,也是观察、分析、记忆字形的思维模式。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就简化了识字的心理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生字中没有学过的偏旁、部件和新的组合方式上。
    如学生已学过“吃、吹、听、喝”等字,口字旁在左半边已成一种定势,当学生学习“知”字时,就要让他们注意到“口”是“知”字的右半边,和以前学过的口字旁的字不同。这样就可以避免把“知”写成“吹”的错误。
    对汉字中的难字和易错易混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想想字的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哪两个字容易混淆,并想办法避免错误。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记忆、注意都参加到解决难点中去。这样,可以提高识字效果,提高学生掌握字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
    学生识了字,理解了字义才能在读写中运用;理解字义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也有重要作用。
    教会学生查字典,并训练他们结合语言环境正确选择义项,是最根本的理解字义的方法。除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图画、实物或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这也应当转化为学生独立理解字义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加以指点。例如,可告诉学生:阅读带有插图的读物时,要充分利用图画理解词句的意思或文章的内容;遇到“果然、于是、虽然”之类的词语,需结合上下文了解它们的用法。有些词需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意思,如“静悄悄”一词,学生了解意思以后,还要启发他们想一想,什么情况可以说“静悄悄”的,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放学后,校园里静悄悄的”,“夜深了,大街上静悄悄的”……教师可相机告诉学生,有些词结合生活实际想想它的意思,不仅可以正确理解词义,还有利于在实际中运用。总之,教师应把自己讲解字义的方法转换为学生独立理解字义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识字
    1.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识字的质量,所以在识字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中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这些做法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外因。最重要的是内因,是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与要求。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在各个时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提出适当的要求,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例如,学生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解决生字的音、形的时候,教师就要放手让他们独立学习。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联系词句了解字义,并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了解字义的要求就成了学生近期努力的目标,形成学习的新的内驱力。当他们经过努力,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并乐此不疲。
    2.鼓励学生独立识字
    学生有了识字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识字要求,鼓励他们在课内外主动识字。对课文中的生字,一般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交流是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教师相机指导。对在课外遇到的生字,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如学习其他学科功课时,遇到生字,不要放过,通过查字典主动学习。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不囫圈吞枣,而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揣摩字词的意思,或查字典解决。在公共场合,看到标语、招牌、广告上的生字时,主动学习。在课外练笔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想用又怕用不准的词,要及时翻查字典、词典。这样,学生的识字量会不断增加,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也会逐步形成,对阅读、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