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会计学专业)第十章第一节学习课程

院校:新疆工程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08 16:46:58

     第十章  利润分配管理

   【学习提要与目标】本章主要阐述了利润分配理论与分配政策,以及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因素,简要介绍了利润分配原则与程序、股票股利与股票回购。

    第一节  利润分配理论

    利润分配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分配。企业利润分配方案取决于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又取决于决策者对利润分配的理解与认识,即利润分配理论。利润分配理论是指人们对利润分配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分配要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然而,人们对利润分配与财务目标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的流派与观念,还没有一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权威观点和结论。

    一、利润分配与投资、筹资决策

    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它是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利润分配又是筹资过程。所以,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必须兼顾投资者短期利益及企业发展两个方面,在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谋求企业发展。

    首先,通过上交税金的方式,国家有计划地分配使用,实现国家政治职能和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发展高新技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基础工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通过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的利润分配方式,企业形成一部分积累性资本,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力,有利于企业发展生产和改善职工生活福利。而生产是投资者继续取得投资报酬的前提,如果不先保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就不能继续取得或提高投资报酬。

    最后,通过支付红利的利润分配方式,投资者能实现预期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程度,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融通资金的能力。一个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受投资机会和可融通资金数额的影响。企业的股利支对数额决定于满足投资预算后剩余盈余的多少。如果公司将盈余保留下来进行再投资所能获得的报酬率超过投资者自行投资所能赚到的报酬率,大多数投资者宁愿让公司把盈余保留下来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公司有较多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则不应发放现金股利,而应采取保留盈余的形式(内部筹资)以满足投资所需资金。反之,则应将利润分配给股东。

    但是如果公司再投资所需资金全部用保留盈余来投资,则必然会偏离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企业如果以部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最佳组合方式来筹集资金,则最好利用保留盈余作为权益资金,这样可使新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率降到最低,提高股票的必要报酬。综上所述,利润分配决策、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利润分配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反过来,投资和筹资决策也会影响利润分配决策。

    二、股利政策无关论

    这种理论认为:股利的支付与股票价格无关。也就是说,股份公司的股利发放多少,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态度,因而不会影响股票价格。因此,公司只需从投资机会、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方面考虑公司股利政策。具体有两种理论:

   (一)股利剩余论

    股利剩余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应由投资计划报酬率决定。如果一个公司有较多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则不应发放现金股利,而应采取保留盈余的形式(内部筹资)以满足投资所需资金。反之,则应将利润分配给股东。

    理由:由于投资预期报酬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则利润用于投资可带来更多的报酬,这有利于股价上升,符合股东利益。相反,分配则不利于股东。

    根据这一理论,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股利分配的决策理论公式:

    P=[D+R=K×(E-D)]=K

    式中:P——股票理论价格;

    D——每股股利;

    E——每股税后利润;

    R——投资预期收益率;

    K——资金成本率。

   【例10-1】某公司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率为18%,资金成本率为15%,每股税后利润为2元。则:

    当全部分配,D=2元时,P=[2+0.18+0.15×(2-2)]+0.15=13.3(元)

    股东财富=13.3+2=15.3(元)

    分配50%即D=1元时,P=[2+0.18+0.15×(2-1)]+0.15=14.67(元)

    股东财富=14.67+1=15.67(元)

    不分配,即D=0时,P=[2+0.18+015×(2-0)]+0.15=16(元)

    股东财富=16(元)

    计算表明:当R>K时,在D=0时股东财富有最大值;当R<K时,在D=E时股东财富有最大值;当R=K时,D对股东财富无影响。类器分桃:器易宗教时,不分配股利对股东更有利:当RK时,则税后利也就是说:当R>K这种理论是站在公司筹资角度分析的,没有考虑股东的特殊要求。它存在以下假设条件:

    1.不存在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

    2.不存在证券交易成本,交易无需费用:

    3.股利政策对公司资金成本无影响;

    4.投资者可自由、平等、无代价地获得公司信息:

    5.投资机会对所有投资者平等。显然,上述条件难以满足。如我国个人分红的所得税为20%;现金分红后再购入股票需付交易费用;分红后资产负债率会提高。

   (二)完整市场论

    即MM理论,由米勒和莫第林尼在1961年提出。他们在一系列严密的假设[明: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公司价值由公司的资产获利能力和管理水平。所决定,而与公司股利政策无关。米勒和莫第林尼的证明是在下面八个方面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

    1.任何一个证券买卖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2.所有交易者都有平等地无成本享有同类信息集的权利;

    3.买卖证券没有交易成本;
 
    4.股利与资本利得都不存在所得税;

    5.投资者都有财富增加的偏好;

    6.投资者对于通过股利增加财富或通过资本利得增加财富无偏好;

    7.每个投资者对每个公司的未来投资项目和利润都有信心;

    8.所有的公司都发行一种证券——普通股。上述八个假设分为三组:假设1-4为完善资本市场假设,假设5-6为理性行为假设,假设7-8为充分确定性假设。基于上述假设,他们得出下列结论:

   (1)投资者并不关心股利政策。如果股利支付比例太低,可以出售部分股票;如果股利支付太高,则可购入一部分股票。

   (2)股利支付比率不影响公司价值。股份公司价值完全由公司资产盈利能力与投资政策决定,分配不影响公司价值。MM理论认为:分配与融资是一回事,只是融资方式不同而已,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公司价值一直由公司当期的经营利润取得,当公司继续实施投资政策时,就会产生利润创造价值。只要公司接受所有的净现值为正值的投资项目,且资本市场无所得税和交易成本,公司就可以按其意愿任意发放股利,股利支付以后,公司还必须为运行的投资项目重新发行新股筹措资金。所以一个公司可以选择将其全部利润作为项目投资或将其全部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不论公司做出何种选择,都会为公司创造相等的市场价值。                        

    三、“一鸟在手”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也称为风险偏好理论,属于股利相关理论,它源于一句渗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种理论认为,投资者比较喜欢近期的确定收入的(无风险)股利、而不喜欢远期的不确定的资本利得(因为有风险)。现金股利收人要比保留盈余带来的资本收益更为可靠,公司支付现金股利,就可消除投资者的不确定感,从而更有利于提高股价。因此,公司应尽可能多支付现金殷利。如湖北蓝田股份、浙江东方电子,在问题暴露前几年公布的业绩都不错,每股收益在八毛钱以上,但几年都不分红,最后查出都是虚构利润。

    这种理论认为:股利发放多少直接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态度,从而影响公司股票价格。公司应从股东的愿望出发考虑股利分配政策,而不能单从公司投资机会与收益考虑做出决策。

    四、差别税收理论

    在现实社会中,不但股利与资本利得都存在所得税,而且具有不对称税负。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对现金股利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高于对资本利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国对现金股利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为20%,暂时没有对资本利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各国具体税率见表10-1)。此外资本利得还可享受纳税时间选择—对利得可延迟纳税,同时可要求就损失减税。这样资本利得的纳税时间选择进一步降低了资本利得的实际税率。

    股利政策的差别税收理论认为:股东倾向于获得资本利得而非股利,从而乐于选择低股利支付率,因为资本利得的实际税率低于股利的税率。因此,对这两种所得均需纳税的股东会倾向于选择资本利得而非现金股利。但是由于创造自制股利(出售一部分股票)的交易成本会抵销税收利益,所以对那些希望保持资本流动性、面对较高交易成本的股东面言,现金股利仍是较好的选择。注:

    a.出售权益证券的资本利得。

    b.按照公司所得税最高税率纳税的应税所得,在按其一定比率支付股利时,可按支付的高低程度享受减免税。

    c.成本基础按通货膨胀指数进行调节。

    d.如果所得还要征收地税,则国税率从38%减至28%。

    e.只有75%的资本利得需计入应税所得。

    f.此外还有“统一附加税”,它等于到期应纳税额的7.5%。

    B.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利得税可在五年内分期支付。

    h.持有资产两年以后的各年资本利得享受减税,持有上市股票10年以上的资本利得免税。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