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2章第1节学习课程-细胞的结构

院校:郑州轻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08 15:02:34

    2.1.3 细胞的结构
    细胞是一团原生质(protoplasm),由它分化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各种细胞器等(图2-4).原生质这个概念一直在沿用着,有人认为从分子水平看,原生质这个名称是笼统的、不明确的。
    2.1.3.1 细胞膜或质膜( cell membrane或plasma membrane, plasmolemma) 
    细胞膜包围在细胞的表面,为极薄的膜。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不过,在显微解剖镜下,如用微针轻轻地压细胞的表面,可见细胞有明显的皱纹。如果把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染料用微吸管注入细胞,结果细胞就变得有颜色,而且只限在质膜以内。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为3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中间夹着不太致密的一层),称为单位膜( unit membrane) ,厚度一般为5-10 nm,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一般认为两层致密层相当于蛋白质成分,中间的一层由两层磷脂分子所组成(不同种膜的脂质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不同),蛋白质排列很不规则,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并以不同的深度伸进脂质双分子层中,有的从膜内伸到膜外(图2-5)。对膜的分子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科学家用各种物理化学新技术研究膜的结构,提出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结构。主要认为质膜是由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和球形蛋白分子构成的流体。由于膜脂具有流动性,所以质膜也有流动性。现在对膜的分子结构已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图2-5)。细胞膜有维持细胞内环境恒定的作用,通过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周围环境吸收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现在已有大量实验证据说明,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特别是酶,对多种物质出入细胞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细胞膜还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正确认识细胞膜的结构与机能,对深入了解有关人和动物的一些生理机能的作用机制、对控制动物和医学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2.1.3.2细胞质(cyloplasm)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为细胞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活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可见细胞质呈半透明、均质的状态,黏滞性较低。若用微针刺细胞膜时感到有阻力。但穿过细胞膜到细胞质中则不感到有阻力,微针能自由活动。在细胞质中还可见不同大小的折光颗粒,这是细胞器和内含物等。细胞器(organelle)又称“细胞器官”,简称“胞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内含物(inclusions)是细胞代谢的产物或是进人细胞的外来物,不具代谢活性。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剩下的均质、半透明的似无什么结构的胶体物质,称为基本细胞质或细胞质基质(fundamental or basie or gound
eloplasn 或eloplasmie mstrix)。虽然它在光学最微镜下看来设什么结构,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却呈现出很复杂的内膜系统,即内质网。因此,细胞质基质的概念受电子显微镜检的影响很大,不过有条件的理解,基质的含义仍然不变,即在细胞中除了可见的结构外,均质透明的部分为基质。在细胞质中包含下列各重要的细胞器:
   (1)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这种膜系统是在细胞的内质中(K.R.Porter和A.D.Claude,1945),因此称为内质网(图2-4B)。
    它是由膜形成的一些小管、小囊和膜层(扁平的囊)构成的。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除外),形状差异较大,在不同类的细胞中,其形状、排列、数量、分布不同,即使在同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也不同。但在各类型的成熟细胞内,内质网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根据内质网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几种,主要的是糙面或颗粒型(rough ER或granularER)及光面或无颗粒型(smooth ER或agranularER)。糙面内质网的主要特点,是在内质网膜的外面附有颗粒,这些颗粒称为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或称核糖体,常简称为核蛋白体。核蛋白体由两个亚单位构成,它们相互吻合构成直径约20nm的完整单位。核蛋白体含有丰富的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部位。这种类型的内质网常呈扁平囊状,有时也膨大成网内池(cisterma)。光面内质网的特点是膜上无颗粒,膜系常呈管状,小管彼此连接成网。
    这两种内质网可认为是一个系统,因为它们在一个细胞内常是彼此连接的,而且糙面内质网又与核膜相连。糙面内质网不仅能在其核蛋白体上合成蛋白质,而且也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加工和运输。光面内质网与脂质物质的合成、糖原和其他糖类的代谢有关,也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整个内质网提供了大量的膜表面,有利于酶的分布和细胞的生命活动。
   (2)高尔基器(Golgi apparatus)或称高尔基体(Golgi body)、
    高尔基复合体(Golgicomplex)。用一定的固定、染色技术处理高等动物的细胞,高尔基器呈现网状结构,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则呈现分散的圆形或凹盘形结构。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高尔基器也是一种膜结构(图2-4B,图2-6)。它是由一些表面光滑的大扁囊和小囊构成的。几个大扁囊平行重叠在一起,小囊分散于大扁囊的周围。高尔基器参与细胞分泌过程,将内质网核蛋白体上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或再加上高尔基器合成的糖类物质形成糖蛋白转运出细胞,供细胞外使用,同时也将加工分类后的蛋白质及由内质网合成的一部分脂质 加工后,按类分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高尔基器也进行糖的生物合成。
    (3)溶酶体(lyosome)这种细胞器 是1955年才发现的,
    应用生化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研究已经证明,溶酶体是一些颗粒状结构(图2-4B),大小一般在0.25 ~0.8 μm之间,实际界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范围。表面围有一单层膜(一个单位膜),其大小、形态有很大变化。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因此称为溶酶体,就是能消化或溶解物质的小体。目前已鉴定出60多种水解酶,特征性的酶是酸性磷酸酶。这些酶能把一些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质等大分子)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供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或供线粒体的氧化需要。溶酶体主要有溶液解和消化的作用。它对排除生活机体内的死亡细胞、排除异物保护机体,以及胚胎形成和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对病理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比如当细胞突然缺乏氧气或受某种毒素作用时,溶酶体膜可在细胞内破裂,释放出酶,消化了细胞本身,同时也向细胞外扩散损伤其他结构。又如过量的维生素A可使溶酶体膜破裂,造成自发性骨折等。根据上述对溶酶体作用的了解,可以考虑以药物来控制溶酶体膜的破裂。比如对溶酶体膜有稳定作用的药物,可在临危条件下,用来保护细胞;或对膜有特异性削弱作用的药物,可以用来清除不需要的甚至是对机体有害的细胞( 如癌细胞等)。已制成人工溶酶体,它在试管中的作用与在机体内的作用相同。
    (4)线粒体(mitochondrium) 线粒体是- - 些线状、小杆状或颗粒状的结构(图2-4)。
    在活细胞中可用詹纳斯绿(Janus green)染成蓝绿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内膜向内形成- - 些隔,称为线粒体嵴(cristae)。 在线粒体内有丰富的酶系统线粒体是细胞的呼吸中心,它是生物有机体借氧化作用产生能量的--个主要机构,它能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氧化产生能量, 储存在ATP (腺苷三磷酸)的高能磷酸键上,供给细胞其他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说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根据对线粒体功能的了解,近些年来试验用“线粒体互补法”进行育种工作,即将两个亲本的线粒体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混合,如果测出混合后呼吸率比两亲本的都高,证明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强,应用这种育种方法,能增强育种工作的预见性,缩短育种年限。
    (5)中心粒(centriole)这种细胞器的位置是固定的,具有极性的结构。
    在间期细胞中,经固定、染色后所显示的中心粒仅仅是- -或两个小颗粒(图2 -4)。而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中心粒是-一个柱状体,长度为0.3~0.5μm, 直径约为0. 15 μm,它是由9组小管状的亚单位组成的,每个亚单位一般由3个微管构成。这些管的排列方向与柱状体的纵轴平行。中心粒通常是成对存在,两个中心粒的位置常成直角。中心粒在有丝分裂时有重要作用。在细胞质内除上述结构外,还有微丝(microfilament) 和微管( micotubule)等结构,它们的主要机能不只是对细胞起骨架支持作用,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如在红细胞微管成束平行排列于盘形细胞的周缘,又如上皮细胞微绒毛中的微丝;它们也参加细胞的运动,如有丝分裂的纺锤丝,以及纤毛、鞭毛的微管。此外,细胞质内还有各种内含物,如糖原、脂肪、结晶、色素等。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