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函授专升本经济法学习课程-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院校: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20-02-16 09:52:50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通过平等协商所达成的关于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的具体条款。

    (一)必备条款

    必备条款,又称法定条款,是由国家劳动法规定的,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协议中必须具备的条款。(中华人民其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19条规定了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 《劳动合同法》)第17条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的确定有利于明确用人单位一方的主体资格,确定劳动合同的当事人,避免劳动争议发生时用人单位一方主体不明的情况发生。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的确定有利于明确劳动合同中劳动者-方的主体资格,确定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便于发生纠纷时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启动和开展。其他有效证件包括护照、军官证、机动车驾驶证等。

    3.劳动合同的期限

    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劳动合同效力所及的时间长度,也就是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劳动合同法》第12条与《劳动法》第20条规定致, 即劳动合同可以分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涉及劳动合同终止时间的确定、劳动报酬给付的方式以及经济补偿等,关系重大,应当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所谓工作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所指向的对象,即劳动者具体从事什么种类或者内容的劳动,有时也被认定为工作岗位。这一条款是劳动合同的核心条款之一, 是建立劳动关系最为重要的因素。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履行地,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场所,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劳动者有权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知悉自己的工作地点,因此这也是劳动合同必不可少的内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必须用来完成其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的时间,涉及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时间方式的确定。工作时间的差异对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劳动报酬等均有影响,因此必须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予以明确。

    休息休假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按规定不必进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休息休假的权利是每一个劳动者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目前劳动者每年享有11天法定节假日,还规定有探亲假、带薪年假、婚假、产假以及部分公民休息的节假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种类、工作性质、工龄长短等因素,在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约定休息休假事项。

    6.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即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工资及津贴等待遇。它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来源,也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该得到的回报。因此,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报酬条款的约定,要符合我国有关最低I资标准的规定。

    7.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时,防止收人的中断、减少和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的国家强制性使社会保险成为劳动合同不可缺少的内容。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劳动条件是用人单位为使劳动者顺利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为劳动者提供的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危害防护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劳动合同法》新增加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人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这是指除以上规定事项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人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