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金融学专业)第11章第二节学习课程

院校: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05 21:52:03

    第11章  风验管理

    第二节  风险管理过程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它要求人们研究风险发生和变化规律,估算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使损失降至最小,具体目标可分解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两大类。损失前目标是指即使没有损失发生也应该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通常与效率、可承受的不确定性、法律规定及社会责任相关。损失后目标则是指损失发生后应该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生存、经营的持续性、盈利性或收益的稳定性、增长及社会

    1.损失前目标

   (1)效率。机构制订的风险管理计划必须能有效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2)可承受的不确定性。这是指将不确定性维持在可承受的水平上。一个好的风险管理计划应该识别损失风险,确定合适的风险控制与风险融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

   (3)合法。风险管理者应考虑风险管理中所有的法规要求和相关成本。

   (4)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目标可以以纯粹经济条款的形式出现,但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还要求承担社会道德义务。

    2.损失后目标

   (1)生存。生存是最基本的损失后目标。对商业机构来说,生存意味着在不利事件发生后以某些方式继续经营下去。

   (2)经营的持续性。损失后持续经营比损失后仅生存要求保存更多的资源。

   (3)盈利性或收益的稳定性。盈利性是机构创造净收入的能力,有一个可接受的最低利润或盈余额。而保持收益的稳定性则是一个更高的损失后目标。

   (4)增长。增长主导型机构的所有者与管理层可能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力,在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上也会相对激进一些。

   (5)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目标不仅影响损失前的风险管理计划,也会影响损失后的风险管理计划。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是一种决策过程,其基本程序包括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各个步骤,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考察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可行性、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技术、实施风险管理技术及监控结果等。

   (一)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有可能的损失风险。没有单一的技术能够识别所有的损失风险,许多风险管理人员会采用如下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清单或调查问卷、财务报表分析、合同文件分析、流程图分析、损失分析、风险因素分析、现场检查和访谈等。这些术为识别损失风险提供了系统的方法。

    1.清单或调查问卷

    请单可以通过“是”或“否”的回答识别许多损失风险。调查问卷则能提供描述性的信息、数量或者价值。例如,银行进行助学贷款发放前,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贷款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诚信记录。又如,购买财产保险时,投保人需要在投保单上如实填写被保险财产的所在地、内外部环境、营业性质、消防设备等情况。

    2.财务报表分析

    会计或财务专家有时能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预算表及有关单据开始识别损失风险的过程,通过仔细审查每种财务报表来确定它所揭示的损失风险。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如资产状况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利润分析等,能揭示其是否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如金融投资价值的波动、利率波动、汇率风险或商品价格的变动等。

    3.合同文件分析

    识别损失风险的另一种技术是合同文件分析。几乎每个机构都有契约性协议。为了确定何人应对何种损失风险负责,损失风险识别可能需要分析影响机构财产与责任风险的合同。在解释此类协议时,往往需要用到法律专家。

    4.流程图分析

    分析流程图可以发现损失风险。流程图通过说明一个机构从事何种活动、各项活动发生的顺序、其中涉及的资源的属性及其使用方式,表明经营活动或生产过程的顺序及关系。例如银行贷款的流程,从借款人提供申请资料开始,要经历审核、签约、发放贷款、借款人还款等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隐含着损失风险,对流程进行分析有利于风险的识别。

    5.损失分析

    损失分析是为了识别损失风险而对过去的损失记录进行调查的过程。损失分析只能识别那些确实已经造成损失,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导致错失良机的损失风险。如银行前台柜员收付款项所发生的长短款,一般都有详细的记录,以便于进行损失分析。

    6.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因素分析是识别使损失频率或损失程度增加的各种条件的过程,常常需要专家的协助。比如对于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可能涉及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专业人士的分析判断往往更全面和权威。

    7.现场检查和访谈

    无论什么时候,现场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场检查常常能揭示一些未在书面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损失风险,如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现场监管。检查只能揭示当时发生的情况,访谈却能够获知在检查之前已经发生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有关信息,通过恰当的问题能够获得通过其他方法无法获知但却极为有用的风险管理信息。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继风险识别后的第二步。该环节需要考虑损失风险的四个维度,即损失频率、损失程度、总损失金额、时间。最后还需要评估这四个维度的信度。分析损失风险就其本质来说成本是很高的。分析损失风险的成本包含获取与风险相关的信息用于损失预测、估计未来现金流以及其他计划安排的行动的成本。风险分析过程中,注重分析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频率和程度的预测能增加对损失风险的重视,从而使风险管理资源能够集中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根据大数法则,给定的损失风险单位越多,对损失预测的可信度就越高。

    1.损失频率

    分析损失风险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分析损失频率。损失频率是一定时期发生的损失的数目。频率的估计可以基于经验,可以基于平均数,也可以根据多个案子进行推算。一般来说,损失频率要比损失程度容易预测。事实上,对于大型机构的某些风险,预测的损失频率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虽然大多数机构不具有足够的风险单位来准确预测低频率但损失严重的事件,但是,只要能认识到估计的不足,有偏差的估计总是比完全不估计要好。

    2.损失程度

    分析损失风险的第二个方面是分析损失程度。分析潜在损失严重程度的目标是估计某一损失可能有多严重。对于任何给定的风险,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都倾向于具有反向的关系。换句话说,越严重的损失其发生的频率越低,越容易发生的损失其严重程度也越低。损失程度高、发生频率低的损失可能会造成财务上的严重后果;损失程度低、发生频率高的损失累积起来的巨大金额也会造成财务上的严重后果。

    3.总损失金额

    总损失金额是通过将损失频率乘以平均损失程度计算得出的。预期总损失金额则是通过将预期损失频率乘以预期平均损失程度计算得出。计算最坏情况时的总损失金额时,可以用假定的最高损失频率乘以最大可能损失程度。

    4.时间

    损失分析不仅考虑损失可能什么时候发生,还应考虑对那些损失的补偿可能什么时候实现。某些损失(如投资股票的损失)在任一时点都可能发生。但其他损失(如飓风或洪灾损失)则包含明显的季节因素。财产损失一般在损失发生后很快就得到补偿,而责任损失从损失发生到可能发生的诉讼,再到真正的偿付,通常有一段很长的时间。

    5.信度

    信度在风险管理中通常是指将可得的数据作为预测未来损失的准确指标的可靠程度。在评估了损失风险的四个维度后,风险经理随后会对损失频率、损失程度、总损失金额以及时间这四个维度进行信度的评估。

   (三)考察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可行性

    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三个步骤是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评估。应对任何损失风险的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其实很简单:避免损失,彻底地消除任何风险。完全避免风险通常并不可行或不值得,因为损失风险可能源于个人和机构必要的活动和周边环境。不能避免的风险必须通过综合运用控制技术和风险融资技术进行处理。风险控制技术是将意外损失的预期频率或程度最小化,风险融资技术则是筹集资金来补偿损失。

    风险管理技术不应该孤立地评估和使用。除非风险能回避,否则机构都应该针对重要的风险使用至少一种风险控制技术和一种风险融资技术。任何风险控制或风险融资技术都能够与其他风险控制或风险融资技术一同使用。关于风险管理技术的具体内容详见本章第三节。

   (四)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技术

    在识别和分析损失风险并考查了可能使用的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之后,风险管理过程的第四步是选择准备使用的最佳风险管理技术。图11-2描绘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决策过程,即根据损失频率和损损失频率。失程度的四种组合来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技术,这张图热高厂风险问理风酸触资(转风险回避|风险融资(转移)可称为风险管理矩阵。该图的横向表示损失频率,纵向程。风险控制|风险融资(自留)表示损失程度。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均高的风险,最好的选择是回避;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均低的风险,选择自图11-2风险管理矩阵留就行了;损失频率高而损失程度低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控制;损失频率低而损失程度高的风险通常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某些损失风险采用一种风险管理技术进行处理就足够了,但许多损失风险必须结合使用多种技术。为了最好地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应该从财务角度考虑数量,从非财务角度考虑质量,对风险管理技术进行选择。

    财务上的考虑是选择风险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份全面的财务分析可能基于以下方面:对预期损失的各个方面(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支付时间)进行可靠的估计;对每种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的组合,预测预期损失的频率、程度和时间的影响;对使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后的税后成本进行预测。在考虑以上各项的基础上,就能进行风险管理技术或其组合的成本/收益分析。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确定一个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风险管理最优水平。当然,企业的价值还包括社会责任和非财务方面的内容,因此,非财务上的考虑也是相当重要的。风险融资方案应该在转移和自留之间取得平衡,并指明影响自留损失结果及损失风险长期成本不确定性的特定因素。自留的损失额也应该保持在可承受的不确定性水平之下。

    一般来说,自留水平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风险承受能力,财务条件,分散自留损失风险的能力,获得收益的能力,管理损失自留计划的能力,以有效的、低成本的方式控制损失的能力,以低成本的方式转移损失风险的能力,等等。

   (五)实施风险管理技术决定使用哪种或哪几种风险管理技术之后,下一步就是实施这一决策,而这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合作:购买使损失被少的设备或签订提供损失预防服务的协议”经背或体故各同,为自留计划筹资,制订实施损失控制计划并不断加以完善;为保险计划选定代理人、经纪人、保险人,签署保险单和支付保费,等等。确认和评估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技术。例如,如果一家小企业拥有一栋大型建筑物,那么它就需要购买财产保险。其他细节问题,如放置灭火器的位置、保险条款以及非保险合同的修改、选择保险人、保费支付的时间或自留计划的实际储备资金等,在实施计划时都必须明确。

   (六)监控结果

    风险管理是连续的过程,它要求对项目不断进行监督以确保选择的风险管理措施是正确的,实施也是适当的,以保证风险管理计划取得预期的、有意义的效果。要对一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监控,就必须制定实施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进行检查,并判定是否需要改变计划。如果需要改变风险管理计划,则必须重复全部或部分的风险管理过程。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