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国际金融学)第六章第二节学习课程-购买力平价理论

院校:湖南成人高考 发布时间:2020-02-07 14:21:04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强调经常项目即商品、劳务贸易流量对汇率的决定作用,它将商品、劳务的价格与汇率联系在一起。该理论最早的起源,应该归功于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卡塞尔(GustarCassel)。他在1922年发表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一书,提出了应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决定汇率的依据,新的均衡汇率应以最初的均衡汇率为基础,通过两国相对通货膨胀率调整而得到。这一理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本位制的崩溃、浮动汇率制的产生、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盛行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卡塞尔对这一理论的提出以及系统的阐述及验证,不仅为当时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恢复汇率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其研究结果为后人进行新的研究和讨论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弗兰克尔(J.Frenkel)提出的“灵活价格的货币模型”中,假设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是成立的;多恩布什(Dornbusch)提出的“黏性价格货币模型”则假设购买力平价是汇率长期均衡的条件。因此,卡塞尔被公认为是购买力平价的主要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即在某一时点,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由于购买力事实上是一般物价水平(所有产品和劳务的平均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绝对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式中,S代表汇率,指一单位的B国货币以A国货币表示的价格。PA为A国的一般物价水平,Pa为B国的一般物价水平。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实际上就是国际间的“一价定律”,即两国之间的商品套购活动能使同质、同类商品具有等信的价格。换言之,充分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一价定律”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一价定律可简单地叙述为:若两个物品是完全相同的,则它们必须卖同一个价格。
   【例6-1】同一种商品在美国卖20美元,在英国卖10英镑,则绝对购买力平价就是20/10=2,即1英镑兑2美元。如果即期汇率为GBP1/USD2.5,则会出现商品的套利行为。即贸易商会以20美元的价格在美国买入,再以10英镑的价格在英国出售,然后,以1英镑=2.5美元的汇率,换回25美元,赚取5美元。套利者通过在美国买入,英国卖出的套利活动,使该商品美国的价格抬高,英国的价格下降直至潜在利润消失为止。
    对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卡塞尔曾做出几点重要的解释:首先,购买力平价是现实汇率水平运动的趋势,尤其在自由贸易情况下,这一假设更为有效;其次,如果一国对进口和出口的管制程度基本相同,绝对购买力平价仍然适用;最后,由于购买力平价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在计算货币的购买力时,应以反映所有产品和劳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为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并不需要一价定律在每一种情况下都成立,只要一价定律在某一种物品上的偏差能与另一种物品上的偏差相抵消就行了。这样我们可以放宽要求所有商品价格水平中的权重都相同这一限制。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