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金融学专业)第14章第三节学习课程: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院校:徐州工程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07 15:21:25

    第14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及治理

    三、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1978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总体情况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数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1994年、2003-2004年、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多次通货膨胀高峰:1980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为7.1%,1985年为9.3%,1988年为18.8%,1994年为24.1%,2004年3.9%,2008年5,9%。2010-201年,我国价格上涨再次抬头,2011年达到5.4%(见图14-4)。

   (二)1978年以来我国的历次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1979-1980年的通货膨胀

    1979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出台一系列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等措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现代化计划,导致财政支出急剧增加,出现了高额的财政赤字。具体表现在1979年不包括国债在内的财政赤字高达170.6亿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支出的13.4%。1980年,财政赤字高达127.5亿元。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高额的财政赤字导致货币超额投放。这次通货膨胀主要源于成本推动,即价格改革的因素,这也是中国引入市场手段的制度成本。

    治理措施:以压缩投资规模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采取计划和行政的直接控制,运用财政措施、相应的货币和金融措施,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使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2.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商品价格的逐渐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地方和企业投资的扩张,加上当时银行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信用规模全面膨胀。

    1984年货币流通量增长率为33.1%,远远地超过了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198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9.5%。治理措施:这次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是信用膨胀,国务院采取紧缩信贷和紧缩财政的宏观调控措施,以抑制经济过热的势头。国家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主要运用货币、信贷手段紧缩银根,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和现金投放,加强银行金融信贷管理工作和开展全面信贷大检查,大力组织货币回笼,最终控制了通货膨胀。

    3.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

    1988-1989年,我国经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18.8%和18%。造成1988-1989年严重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资和消费的双膨胀推动了物价的上涨,形成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此外,工资、原材料价格增长过快、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也推动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治理措施:我国政府主要使用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严格控制再贷款规模等措施,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职工工资增幅比上年下降9%,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增幅也大大下降,货币投放得到有效控制,物价涨幅逐月回落。

    4.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

    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与货币的大量发行和国内投资热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缺乏需求约束,1992年下半年的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迅速演变为1993年的全面投资膨胀,与此相伴随的是消费需求也迅速膨胀,双向助长了价格上涨。治理措施:1993年7月至12月,我国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理“三乱”,抑制房地产、股票和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形势。1994年我国在财政、税收、金融(包括外汇)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使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方面也有变化。199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16条以治理通货膨胀、消除经济过热为首要任务的综合治理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到1996年年底,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收到明显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5.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

    此轮通胀中输入型压力是主要因素,背景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纷纷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另外,包括石油、黄金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食品价格也出现大幅涨幅。治理措施: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货币政策由“稳健”直接改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由此全新登场。

    6.2010-2011年的通货膨胀

    2010年开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依旧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信贷扩展和基础投资;与此同时,人民币连续升值,国际流通性不断涌入,价格水平在内外双重因素下不断推高。从本轮通货膨胀的数据来看,通货膨胀还是主要表现为食品、住房等价格的上涨。治理措施: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是造成我国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的原因主要是银行贷款的大幅扩张和巨额的外汇占款。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首先就要压缩和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国家通过综合运用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改革汇率制度,加强对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等多种手段加应对。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