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绩效管理-第二章第一节学习课程-竞争优势的内部理论一 企业能力理论

院校:安徽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2019-11-08 14:50:16

    (三)竞争优势的内部理论一 企业能力理论
    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将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区位环境、企业生态系统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这个看似很严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的外部因索所决定的,那么为什么企业在面临相同条件的情况下,其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差别呢?针对这样的质疑,魯梅尔特(R. P.Rumel)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具有的特殊性,而非产业内的相互关系。即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率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而应当是市场力量以外的.存在于企业自身的因素在起作用。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将探索企业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的层面上,并产生了众多理论,如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等。它们的概念虽不同,但这些理论都认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所谓的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又称为企业能力理论,其中有静态内生论和动态内生论之分。
    1.静态内生论
    (1)资源基础理论。与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资源基础理论打开了企业的“黑箱”,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独特的资源所组成的,而大多数资源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完成积累,因而企业间才会产生差异;还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能支配的资源。沃纳菲尔特(BirgerWernerfelt)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资源基础论》中提出,资源- .般包括品牌名称,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知识,有技能的雇员、贸易合同、高效率的工作程序等。科里斯和蒙哥马利(Collis & Montgmery,1998)认为,资源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它可能是在竞争性的交易中广泛存在并且很容易购买到的一般要素投人,也可能是高度差异化的、需要多年积累且很难复制的资源,如品牌。他把资源分为三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这些资源必须是“战略性资源”,也只有战略性资源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现实来源。战略资源必须具有4个基本特性: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不可替代性。资源基础理论有两个假设:一.是某个产业内的某个企业根据所控制的资源是异质的;二是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不能完全流动,而且资源的异质性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Barney,1991)。巴尼( Barney)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如果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那么它们对于竞争优势的创造与保持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有一些资源基础理论的代表认为:企业为了进一步获取持续的“异质性资源”,就必须对竞争对手可能存在的模仿行为进行“隔离”或“绝缘”,即形成“隔离机制”。通过设置能够组织或缓解市场竞争并能有效保护稀缺资源的各种形式的时滞,信息不对称和壁垒,以获取静态的竞争优势。
    (2)核心能力理论。虽然资源基础理论学派从-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
    战略理论的不足,然而并非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和高额利润的源泉,竞争优势与大多数资源之间不可能都存在因果关系。针对资源基础理论的不足,一些学者开始透过资源这个表面现象从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方面来分析竞争优势的源泉,发现隐藏在资源背后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核心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由具体的资源变成抽象的核心能力,即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掀起了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热潮。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有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核心能力具有充分的用户价值,可以创造价值降低成本;二是核心能力具备独特性,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三是核心能力具备一定的 延展性,能为企业通向多个市场提供支持。在取得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内部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核心能力理论认为,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开拓产品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其核心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企业间的效率差异,这种差异又使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收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核心能力,它来于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技能的有机融合。
    (3)知识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配置、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的能力
    但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研究表明,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知识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积累的组织或者说知识的集合体,企业间的绩效的差异来源于知识的不对称和企业能力的差异。知识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效应的实现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拥有的知识和管理能力,所以组织的知识以及相应的企业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企业培植资源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从而在企业最终产出及市场力量中体现出竞争优势。知识又具有难以模仿性,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所以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是竞争优势的根源。由企业知识决定的企业认知学习能力是企业开发新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
    2.动态内生论:动态能力理论
    当核心能力被定义为“组织中积累性的学识”时,也就是强调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知识可能并不适合企业未来竞争的需要。环境的变幻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使企业精心培育的核心能力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核心能力的稳定性和企业资源、知识的刚性与环境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致使核心能力、知识理论陷入了困境。在这种背景下,蒂斯(Teece)、皮萨诺(Pisano)和舒恩(Shuen)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将动态能力定义为“整合、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的能力”。“动态”是指不断更新自身的能力、公司内外部的组织技能、资源和职能能力进行适应性调整、整合、重置,使之能跟上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动态能力理论旨在企业培育其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便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资源与能力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提升。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根本在于:一是开发企业现有能力;二是开发新的能力。现存的企业独特能力是内隐的,存在于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优势、日常事务的处理流程、企业惯例中。这种内隐的能力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而开发新的能力要求企业在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时,能够迅速整合和重构其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纵观竞争优势内生论的各种观点,它们都是以能力为中心来研究企业,充分重视了企业在竞争体系中能动主体的地位。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四个流派是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都认为企业成长和企业积累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密切相关。
    (四)运用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促进企业绩效
    从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到企业能力理论的演化发展过程,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成为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集合体,并且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相对于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有几个明显的突破,强调市场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指出行业、区位、企业生态的选择是企业战略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有目的性的主导产业的培育、良好行业竞争环境的规范、产业聚集地的培育、市场秩序的维护等是政府部门不可松懈的职责。而在既定市场环境下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则是企业战略的选择方向。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企业能力理论,作为目前竞争优势的主流学派,将研究的重点从企业的外部转移到了企业的内部,强调了企业内在因素,弥补了外生论的不足。不过静态内生论的分析是以企业环境稳态为前提的,资源的消耗、能力的刚性以及知识的老化都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作为静态内生论的补充,强调不局限于利用现有能力而是构造新的能力。企业能力理论说明,企业不仅要注意目前的盈利能力,还要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关键在于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氛围。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