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函授《美学教程》学习课程-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

院校:延安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20 11:03:04

    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

    与一股市美活动偏重于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与规范性相比,市美文化在结构形态方面表现出不断延伸和移位的状态,它突破甚至取消了传统美学的学科边界,呈现了突出的形式化特点,真正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众所周知,自律性曾经是人类审美史上理解艺术和美学本性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律性也是对审美和艺术本身独立自主性的限定。然而,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化和审美中的“形式化”趋势在不断扩张,亦即人类文化和审美已相当普遍地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本身的直观形式:“美"就是人的生活的感性存在及其证明,审美活动越来越失去其原有的精神价值的独特性和惟一性,而成为大众生活的直接存在形式。正像杜夫海纳所指出的,我们面临着当代艺术的一个解放运动,这种艺术以自己特有方式所做的事情,正是现象学所提出的任务:剥去包裹着这个世界的观念外衣,重新与它更质朴地交往、更愉快地接触。其实,在文化的当代发展中,不仅艺术创造更加重视感性形式的作用和功能,即便大众的日常生活内容也非常重视直观形式和审美化设计,生存的形式化几乎成为当代人的基本追求和崇尚,由此也导致审美文化在形式化过程中呈现了自己新的特征。

    第一,审美文化的边缘化趋势日益突出,生活形态与艺术形式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所谓“边缘化”,主要是指审美文化作为一种有别于一般经典美学的形态,其指向并不在于演绎范畴体系,也不在于强调自身概念的纯粹性,而在于跨越经典美学依赖艺术形式的特性,进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活动领域,从而与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生存形式发生密切的关联。这样,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实际上就是指审美文化主体生命活动形式的展开方式与表现方式。从历时性结构分析,审美文化形式包括审美文化产品、审美文化现象、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文化符号等不同层次。从共时性结构分析,审美文化形式包括神话世界、宗教现象、艺术空间、自然景观和生活领域等不同方面。从形态学层面分析,审美文化形式则包括了与主体审美体验紧密相关的崇高感、优美感、悲剧感以及喜剧感等诸种活动形态。这种边缘化趋势表明,审美文化不同于经典美学的知识叙事,“而是相当普遍地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本身的直观形式一人的生活的感性存在和存在证明。现在,阅读小说、观看电影、欣赏音乐、参观美术馆等等,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更是一些人们用以证明自己生活方式的‘审美化’形式,而大众传播对大众日常生活过程的直接介人,更进一步加剧了艺术/审美与大众日常生活形式在感性方面的同化,以至连理发、穿衣、居家、购物等等也‘ 审美化’了,成了‘艺术’。”这充分说明,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导致了艺术与生活边界的模糊并趋于消失。

    第二,与经典美学注重精神价值与社会内涵的特征相比,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更多地体现为展示性、直观性、造型性与流行性等。由于视觉文化形式的增值和发展,人们在当代生活中更加崇尚和迷恋文化传播中美的“形象” 或影像。文化生产中的审美意识的泛化与文化接受中的泛形象崇拜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审美文化的符号性特征更加普遍。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适应 了当代人视觉解放的要求,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图式和形象,为人们提供了无数新的视觉对象,从而把可理解的思想转化成可感触的形式,把概念的世界变成了新鲜的视觉世界。这既是对人类视觉经验的全面激活,也由此改变了传统美学过分依赖“听”和“想”的功能以及感受系统低下而贫乏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审美在形式方面的泛化,以及它对展示性和流行性的过度迷恋,也标志着某种文化的现代转变,“ 那就是它正在转向一种视觉文化,或者说一种影像文.....虽然仍有不少人阅读唐诗宋词,但当代通俗文学急剧膨胀的速度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尽管仍有人热爱古典戏曲,但相对于流行歌曲的巨大市场和消费需求来说,这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传统艺术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格局,已经被大众文化排挤到‘边缘文化’的境地。”这也就是丹尼尔.贝尔(D. Bell)所指出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视觉文化的到来,是审美文化形式化趋势的显著标志,表明人类艺术符号的发展在经历了“模仿”和“生产”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影像”阶段。或许,这种状态能悄悄改变我们的视觉行为和视觉思维。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它也使得审美文化的“原创性”受到挑战,也带来了文化的复制性及审美主体判断力的下降。这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