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函授《新闻摄影教程》学习课程-视觉教养的内容

院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4-27 11:08:58

    视觉教养的内容

    在摄影术被用来创造动态影像前,有研究者已经对图画、影和视觉认知方面的重要性有所思考。从教育的角度讲,直接操作经验和可视的问接经验对学习的帮助巨大,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1947年,厄尔.凯勒出版了(《为真实而学》,这本书附注了当时几乎所有视觉文化方面的书目。作者在书中明确了这样的观点:任何可见的事物都是能描述的,并且这种描述依据目击者的动作、目的和经验展开,在这本书出版前后,电影、按顺序播放的幻灯片和其他有秩序感的视觉方式,带动了漫画书的繁荣。摄影的视听教育功能超越了其单纯的艺术表达。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电视走进美国大多数家庭,这在视觉教养史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进步。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习得的视觉语言习惯和技能成为今天视觉教养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印刷媒体的影像传播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活)、《眯望)杂志坚持使用图片报道深度故事,报纸上各类图片使用量不断增加,以图片为主要信息传达方式的书籍出版物也开始出现。

    20世纪50年代,摄影师亨利.霍尔姆斯.史密斯创作了一系列幻灯片,用来研究摄影影像的语法系统。1966 年,德贝斯开始使用“视觉教养”这个词,他的这个研究理念则最早出现在1967年的相关文章中。视觉教养运动发展的支点是美国柯达公司1967年出版的杂志(视觉是一门语言),该杂志由德贝斯主管,他的团队包括电影教育者、艺术家和传播学者、英语老师和教育作家。这本杂志使教育者和传播者走近年轻人的需求,关注起社会变化,使不同群体开始了积极的对话。

    罗切斯特大学召开。1970年以后,这个研讨会发展成为国际性大会,平行的组织也相继出现,如全国媒介教育者协会,摄影教育者协会。

    此后,关于视觉教养的实证研究、以视觉语言为基础的实验广泛开展起来,如AECT开始研究青少年绘画、拍摄照片能力与其口头表达的关系问题,又如(视听教育》杂志专门为视觉教养的文章开设专栏,并把视觉教养计划引人到它的全国性项,我国最早介绍视觉教养题材的是香港影像传播工作者孙树坤,他将“Visual Literacy" 翻译为“视像教养”,“泛指对图像的读写能力的训练,其最终目的就是每个个体能对图像的生成、运用和效果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解读图像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以达到能有效地透过图像和照片去表情达意以至思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