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学院函授《文学概论》学习课程-文学接受的意义

院校:新疆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21-03-05 09:50:44

    文学接受的意义

    文学接受理论尽管在体系上正在不断完善,然而它的出现无疑是文学活动与文学理论上的一次革命,意义是巨大的。

    在哲学意义上,文学接受论以“实践本体论”为哲学基点、出发点,首次强调了读者参与文学活动实践的地位、作用、意义。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在思想上的即只是虚构出来的存在物。”可见,失去读者参与的作品,只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失去了文学活动中的任何意义。拉丁文的“接受”不仅含有接纳、收受之意,而且还表示主动、占有的行动,“文学接受”不仅意味着读者主体精神的解放,还高扬了读者主体活动创造性的旗帜,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显现的确证。

    在文学阅读活动意义上,文学接受论使传统的单边阅读欣赏、单边创作活动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提出了作家“第一主体”、读者“第二主体”概念,在两大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中,突破了传统的“作家中心论”“赏玩心理说”,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面上,通过“接受”,使静态的作品空间存在变为动态的时间存在,使读者由被动的阅读、接纳变为主动参与占有、创造,在读者主体手上最终完成作品价值的实现。

    在文学理论建构创新意义上,文学接受论突破了传统的“鉴赏论”范畴,它包容了“鉴赏”这种审美化的活动,更广泛地指向一切作品的审美与非审美的一切方面;既有愉悦状态下的审美“赏玩”心理,也有诸多隐态下的接受反应行为(包含准审美与非审美对象)。换言之,它更重视对接受主体与对象之间整体性把握及复杂关系的探索。这样,促进了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大、对象的丰富,实践的创新。

    从作家“第一主体”与读者“第二主体”的关系来看,文学接受论首先阐述了“两大主体”的互动关系与共同实现文学作品价值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