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函授《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课程-郭沫若的诗歌

院校:辽宁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10 11:59:43

    郭沫若的诗歌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剧作家、历史学家。1949年后,他的精力主要用在了政治、社会事务上,此外在戏剧创作上也投人不少精力,诗歌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反倒并不特别引人注目。不过,作为一个“现象”,郭沫若最引起争议的也许恰恰是他的诗歌创作。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横空出世、才情炫目的诗人,他的《女神》所表现出的那种破坏与创造的激情,在整个现代诗歌史上恐怕无出其右者,尽管其后他的诗歌创作逐渐弱化,但对一个似乎完全是灵感型、冲动型的诗人来说,只要一遭遇内部或外部的某种巨大变革,谁又敢保证他不会迎来创作生涯中的第二个“女神”时代呢?按理说,1949年似乎可以给他提供这样一个契机,但可惜的是,这不再是一个允许个性张扬的时代,而郭沫若诗歌创作的锋芒与锐气也似乎早就在长期的政治追逐中耗尽,早年那种诗性的灵动飞扬为政治上的不断表态所取代,可以说,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歌,尽管数量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应制趋时之作。

    郭沫若在新时代创作的第一首诗《新华颂》,带有极大的象征意义。这首诗出自郭沫若这样的现代新诗巨子之手,再好不过地宣告了五四时代已经彻底终结,宣告了个性飞扬的创造时代已让位于歌功颂德的“造神”时代。客观地来看,郭沫若的这首诗尽管敏锐地捕捉到了新时代的政治气息。在内容上,这首诗奠定了郭沫若此后诗歌创作的模式:政治主题鲜明、内容应时应景、用词通俗简单,个人化的标记越来越趋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个时代千篇一律的政治观念与政治用语。

    郭沫若在这一时期的诗集不少,有《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沫若诗词集》、《郭沫若闽游诗集》等。其中许多篇章都明显可见当时特定的政治痕迹,如写于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的《百花齐放》,诗集的成因是为了歌颂这一方针,共写了101首。他在《后记》中说:“《百花齐放》写了101首。普通说“百花’是包含一切的花。只选出一百种来写,那就只有一百种,而不包含其他的花。这样,‘百花’的含义就变了。因此,我就格外写了一首《其他一切花》,作为101首。我倒有点喜欢101这个数字,因为它似乎象征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政策歌颂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从取材上来说本应是诗意盎然的咏物抒情类短诗,却写得空洞乏味,美感几乎丧失殆尽,大量牵强、荒谬的比附使诗性荡然无存:樱花是“不再是个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