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学院函授《美学教程》学习课程-美学学科的建立

院校:福建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1-01-26 11:30:37

    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一、美学学科的建立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诗的感想: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里,第一次提出了诗的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并以希腊语中“ 埃斯特惕克”( Aithesis)一词称这种诗的哲学为“感性学”,认为诗作为“完善的感性谈论”,是“可感知的事物”(与“可理解的事物”相对),也是诗的哲学或诗的艺术的对象,“诗的哲学考察是指导感性谈论趋向完善的科学”,诗的艺术是“一种有关感性表象的完美表现的科学”。不过,鲍姆加登此时虽然把诗的哲学叫作“感性学”,却还没有正式将之命名为美学。直到1750年,他用Aeshetica 作为书名,出版了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拉丁文专著(即《美学)第一卷),首次明确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 这就是今天所谓的“美学”。“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对鲍姆加登来说,美学的原意就是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感性,也称感觉,指人的感觉、情感、想象和幻想等活动。审美与艺术在那时候被认为同这些感觉活动紧密相连。与欧洲大陆已有的研究知识的逻辑学和研究意志的伦理学不同,美学这门新学科是要专门研究人的感性,为感性确立一块独立地盘。 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以“美学之父”的名望而蜚声美学史。正像美学史家所评论的那样:“ 承认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事件。”鲍姆加登的著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功绩就在于,他论证了过去认为很平常的美学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

    二、美学学科的发展

    在鲍姆加登之前,美学在西方已有了久远的发展历史,而在他的开创性举动之后,美学又经历了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发展历程。单从知识形态角度看,西方美学大体出现过如下一些重要的美学形态: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

    1.本质论美学

    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特性?它们是自身本来就美还是由于某种终极原因的作用才成其为美?这种对美的共同特性和终极原因的追问倾向,正构成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理论。本质(Essence)是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主体设定,认为事物总存在着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这种事物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就是本质。柏拉图(Plato, 前427-前347)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他认为,“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美的理念”是各种具体的美的-种终极范式,它“ 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 这样,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形成了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问题的美学传统,这就是本质论美学。它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追问美的本质及其他本质问题成为西方美学的一个显著传统。

    2.神学美学

    美是与事物形式的丰富多彩和赏心悦目相关的,但在基督教神学看来,这种美终究来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神学美学是指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这种美学把古希腊本质论美学与基督教神学“嫁接”起来,认为世界的美来自万能的上帝的创造。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但又把美的唯一的和终极的源泉归结为上帝,相信上帝是世间一切美的最后的创造者。神学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而产生的结果。

    3.认识论美学

    认识论美学是指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认识论转向”是指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学统治的思想潮流,它相信人的知识不再来源于上帝,而是来自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 故我在”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一般说来,认识论美学具有如下几种主要形态: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大陆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认识论美学代表了西方美学的活跃时段,尤其是其中的德国古典美学标志着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