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专业)第9章第4节学习课程-蛭纲

院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9-10-26 10:50:14

   9.4 蛭纲
   蛭俗称蚂嫩,约有500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极少数生活在海水,个别种类生活在热带温暖潮湿的丛草林中,多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以吸食脊椎动物(包括人)无脊椎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食;有的种类是水久性寄生的;少数种类是肉食性的,小的无脊椎动物为食。蛭类体长多为2~6cm,有的更小或更长,最大的当属亚马孙流域的一种蛭(Hermenteria ghiliani),长可达45cm。在蛭类中最受人关注的是医蛭(Mirnude,也有译为水蛭),因为它在医药方面有价值。在我国北方和东北亚主要有日本医蛭(Hinudo niponia)。此外还有欧洲医蛭(Hirnudo medicinalis,也译为医用蛭)、澳洲医蛭(Hinudo quinguestria)、埃及医蛭(Hinudo aegypliaca)等。我们以医蛭为重点阐述蛭类的主要特征。
   9.4.1 形态结构与机能
  (1)体节、体环与吸盘蛭纲动物体背腹扁,体节数目固定,一般为33节(也有认为34节,是将口前叶包括在内;或认为头部由前端4个体节愈合而成。这由胚胎发育期及其后的神经节的分布可以鉴别。棘蛭为30节,鳃蛭为15节)。末端7节愈合为吸盘。故体节仅可见26节。每个体节又有数个形似节间沟的体环(annulus)(图9-20)。头部不明显(由退化的口前叶和前端几个体节构成),其背侧常有数对眼点。体表(除棘蛭外)无刚毛。体前端和后端各有一吸盘(sucker),称为前吸盘(口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可辅助蛭类进行成环运动(looping movements),即蛭形运动。
  (2)体壁、体腔和循环体壁结构较其他环节动物复杂(图9-21)。在上皮层之下尚有较厚的真皮(demis),其中有色素细胞,以使体表出现色泽;在环肌与纵肌之间有一层斜肌(oblique muscles),还有背腹肌(dorsoventral muscles)。
   体腔退化缩小,大部分被结缔组织和来源于体腔上皮的葡萄状组织(botryoidal tissue)所占据,仅留下一些腔隙(lacuna)或管道(channel)(图9-21)。其中主要的管道有背管道(dorsal channel)、腹管道(ventral channel)及侧管道(lateral channel)或称为背、腹、侧血窦(sinus)。原来的循环系统完全被缩小的体腔管道所取代。循环的液体实为血体腔液(haemocoelomic fluid)。实际是血体腔系统(haemocoelomic system)代替了血循环系统。血循环主要依侧管道壁肌肉收缩和蛭体运动来完成。较原始的棘蛭,真体腔发达,血管系统仍存在,为闭管式,如寡毛类。大部分吻蛭类(Rhynchobdellida)既有缩小体腔形成的背、腹、侧管道,又有祖先环节动物的背、腹血管位于背、腹管道中;在背、腹、侧管道间有体腔血窦网相连(图9-22),有些蛭类在循环液体中有血红蛋白。蛭类呼吸,主要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鳃仅存在于鳃蛭(Branchiobdellida)。排泄主要通过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肾管进行。
  (3)摄食和消化在已知的蛭类中约有3/4的种类是吸血的,其余是肉食性的。肉食者主要捕食、吞噬一些小的无脊椎动物。吸血种类不是局限于一种寄主,通常以动物的一个类群为寄主,侧如盾蛭(Placobdell)几乎以任一种海龟或鳄鱼为寄主,很少吸食两栖或哺乳动物血液。哺乳动物是医蛭选择的寄主。蛭类的消化管分化为口、口腔、咽、食道、嗪囊(胃)、肠和肛门(图9-23A)。吸血蛭类如颗蛭类包括医蛭,口腔中有3个边缘具齿的频片(背侧一个,侧面两个)(图9-23B)。当其遇到寄主时,以口吸盘吸住寄主皮肤较薄部分并以颚片切破皮肤,寄主伤口被一种不知来源的物质所麻醉,蛭类咽部如吸管样吸食血液,咽部的单细胞唾液腺分泌蛭素(hirudin),有抗血凝作用。在无颚吸血的种类,还可能产生一些酶,有助于吻钻入寄主皮肤(图9-23C)。吸入的血液经短的食道进入发达的嗪囊,在其两侧有数对盲囊(医蛭有11对,蚂赞5对)(肉食者食道通入长管状胃或也具胃盲囊,现在多认为嗦囊即为胃,属中肠部分),嗪囊有储存血液功能。在嗪囊之后为肠,开口于肛门。
   许多种蛭类的消化管分泌物没有淀粉酶、脂酶及内肽酶(endopeptidase也称肽链内切酶),只有外肽酶(exopeptidase也称外肽端解酶)。这可能解释消化缓慢的原因。而在消化管中有共生细菌帮助消化,医蛭(Hirudo medicinalis)的共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ushydrophida),能降解大分子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而且,随着蛭类吸血,细菌群落显著增加,细菌也产生蛭类所需的维生素和其他化合物。吸血蛭类一般遇到寄主的机会较少,当其一遇机会,就饱餐一顿,如山蛭(Haemodipsa)一顿血餐体重可增加10倍,医蛭体重可增加2~3倍。摄食后,从血液中去除水分,并通过肾管排泄。已知医蛭消化一顿饱餐需要200天,它能忍受饥饿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半之久。
  (4)神经和感官蛭类的神经系统与其他环节动物基本相似,不同点是其前、后端神经节集中愈合。一般前端5对神经节愈合形成咽上神经节和咽下神经节,其后,腹神经索由21对神经节组成(6~26体节),它构成躯干神经索。后端的7对神经节(27~33节)愈合成尾神经节与后吸盘结合。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被包围在腹体腔管道中(图9-21A)。
   神经元相对数目少,细胞体较大,在医蛭21个体节的神经节每个含有175对神经细胞体,它围绕中枢的神经纤维两侧排列成神经纤维网(neuropil)(图9-24)。在其中形成突触连接。由于细胞体较大,足以用电极探测并制图,因此它是研究神经结构与功能的好材料,深受神经解剖学者和神经生理学者的关注。蛭类的感觉器官,包括2~10对眼点(医蛭5对)和感觉乳突,每个感觉乳突是由一丛感觉细胞和支持上皮组成的,呈突出的圆盘形,在体背部成排排列或在体节的一个体环上成环排列(图9-20)。感觉器官的敏感性通常适应于蛭类发现寄主或捕获物。
  (5)生殖和发育蛭类全部行有性生殖,雌雄同体,经交配异体受精,具有生殖带,生殖腺在体前部占一定的体节。这些与寡毛类相似。雌性生殖器官有1对卵巢(包在卵巢囊内),1对输卵管,阴道开口为雌性生殖孔(医蛭在第11体节)。雄性生殖器官有4~12对精巢(医蛭为10对),每个精巢都包在精巢囊中,经输精小管通入两侧的输精管至贮精囊、射精管,两射精管联合成阴茎,雄性生殖孔开口在腹中线(医蛭在第10体节)。在生殖季节(常在春季)生殖带明显,两个体交配、异体受精、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直接发育。
   这与蚯蚓相同。不同点,蛭类没有受精囊,交配时两个体雌、雄生殖孔彼此相对,借助阴茎将精子注入对方生殖孔。有少数种类(如许多吻蛭类和咽蛭类)没有阴茎,而是将精荚(spermatlophore)注入对方生殖带的皮下,然后精子到卵巢囊内与卵结合。受精卵产于卵茧内,卵茧落入水底或潮湿土壤中。发育过程也相似于蚯蚓。约经1年成熟。成体寿命2~5年。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