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函授《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课程-巴金的散文

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11 11:57:29

    巴金的散文

    巴金(1904-2005),从1978年底起,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随想录》,至1986年共150篇,并从1980年6月至1986年12月陆续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分五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出版。截至2006年,《随想录)的国内版本已有十多种。北京的三联书店、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随想录》合集,三联书店出版《随想录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随想录》手稿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随想录》配图本。

    巴金在1978年到1986年的八年间写作了一百五十多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作者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时说:“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呐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集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作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最后的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中这段话提示了《随想录》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特征。

    巴金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他对历史的反思,对痛失的亲友的追忆,对自我的拷间,对他不能认同的思想言论的批判,质朴而直白地讲述出来。文字朴实,记述流畅,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他的热情并未因为进人晚年而消退、迟滞。在严格的自我反省和社会批判中,表现了一位“世纪作家”的人格尊严。他对历史持坚定介人、干预的态度,坚持人的理性能够认知、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并对人类理想前景有执着坚守的信念。因此,他不仅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身份,以启蒙知识分子意识,对历史重大事件进行的思考追索,以期警醒社会民众;同时也以强烈自省意识,在揭露和谴责事态的残酷和荒诞时,对自己的行为、心理作无情的解剖。

    在《随想录》中,追忆、怀念亲朋旧人的诸多篇章,如《纪念雪峰》、《怀念胡风》、《关于丽尼同志》、《怀念方令孺大姐》等,写得情真意切,能感受到作家生命的温热。《怀念萧珊》、《小狗包弟》等,是《随想录》中的名篇。由于巴金讲述的那段历史并没有从中国人的视野中消失,甚至还是现实问题,因此,《随想录》在八九十年代持续被关注或被争论,它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