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银行信贷管理》第十章第四节学习课程-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

院校:四川文理学院继续 发布时间:2020-02-01 11:53:51

    第四节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
    贷款风险分类,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金融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最作出的评价。贷款风险分类包括分类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它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要求和水平不尽相同,其客户群体、贷款种类也不尽相同,从内部管理实际出发,各家商业银行可能会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不同的定义,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其视为商业秘密。这种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对各自的分类互不认可,也不具有可比性,无疑会给商业银行自身以及金融监管当局的管理带来难度,这就要求具有权威性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和发布贷款风险分类的统一定义和分类标准,作为衡量贷款风险的统一价值尺度,所有商业银行照此执行。从这一点来说,现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和标准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由政府部门提供并加以统一更加具有效率。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必要性
    (一)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识别和降低风险的需要
    1,贷款的内在风险问题。与存款的支付刚性(即到期必须支付)不同,贷款到期不一定能全部收回,这是因为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因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到期无法按照协议归还贷款,从发放之日起,贷款就存在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即具有内在风险。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可以了解贷款所处的状态,准确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跟踪贷款质量,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例如根据贷款分类结果,调整和完善贷款政策,停止办理或限制开办某些损失程度高或缺乏专业知识的贷款。
    2,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信贷市场上依然存在,借款人比商业银行更了解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还款能力和意愿,银行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消除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通过贷款风险分类,银行可以知晓存在哪些信息盲点,清楚需要补充了解哪些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
    (二)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是金融监管当局进行监管的需要金融监管当局要对商业银行实行有效监管,必须有能力通过非现场检查手段,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连续监控,并通过现场检查,独立地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作出评估,所有这些都需要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此外,金融监管当局还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贷款程序、贷款管理、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包括对其贷款分类制度、程序、控制以及贷款分类的结果是否连贯可靠,作出评价。如果没有贷款风险分类标准,金融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流动性的监控等等都失去了基础。
    (三)统一的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力量进行金融监管的需要从监管实践看,外部审计是帮助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不可缺少的外部力量。在金融监管人员严重缺乏以及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弥补金融监管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但前提在于必须有一套统一规范的贷款分类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外部审计人员在信贷资产质量专项审计和全面常规审计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
    (四)统一的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市场机制处理有问题银行的必要条件对有问题银行进行处置,如进行关闭、兼并或收购,首先必须考虑处置成本,这就要求对有问题银行进行清产核资,弄清楚该行的资产质量,计算攒失及预测潜在风险,所有这些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统一的贷款分类标准就曼得至关重要。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