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函授《行政管理》学习课程-庇古的社会福利观

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20-08-24 12:46:31

    庇古的社会福利观

    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目标是如何增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它的思想渊源是功利主义,即人类的本性是追求幸福,人的行为是趋利避害,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就是道德准则和立法的依据,社会福利思想中的“福利”词,就是从边沁的幸福观演化而来的。庇古认为,一个人的福利存在于他自己的满足之中。这种满足可以由于对财物的占有而产生,也可以由于其他原因,比如知识、情感和欲望等而产生,包括所有这些满足的都称为社会福利。换句话说,福利包括的内容很多,除了财富的占有之外,享受休闲、社会地位、友谊、家庭幸福和爱情等等,也可以给人带来满足。但是,内容极其丰高的福利是很难计算的但它们又都跟财富的多寡有很大关系,所以,庇古把对福利的研究局限在能够用货币计算的那一部分,即经济福利。因此,在庇古那里,社会福利其实就是经济福利。个人福利即个人的经济福利之和,便是社会福利。

    个人的经济福利怎样衡量呢?庇古认为,可以通过比较和计算个人得到的满足及物品的效用来计算。他认为个人的满足是由效用构成的,而效用可以用物品的价格计算出来。个人经济福利的总和等于一国的全部经济福利,所以个人福利就等于个人收人,整个社会的福利就等于国民收入。

    在物品效用观的基础上,庇古提出了著名的收人均等化原理。大意是说:同样的消费品.穷人从中得到的满足要比富人多。同样增加.元钱的收入,对 于富人是锦上添花,而对穷人则是雪中送炭。如果将富人的部分收入转 移给穷人,富人的福利虽然有所损失,但他仍然是富人,不会伤筋动骨而穷人则可以增加更多的福利。这样,收入均等化方面减少 了富人的福利,另 一方面又增加了穷人的福利,但由于富人的福利损失小于穷人的福利增加,因此将个人的福利加总之后,社会福利增加了。

    庇古的收入均等化原理提出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它受到极大的重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和攻击。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个人福利即个人从社会生活中得到的满足,纯属种心理体验,根本无法比较。 穷人有穷人的痛苦,富人有富人的烦恼很难说富人的烦恼比穷人少。例如,一万元钱对于甲可能有很大效用,但对于乙可能没什么大的反应。因此,个人的经济福利根本无法用收入来进行评价和测定,而以不能测定的个人福利简单加总为基础来评价社会福利,是不能成立的。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庇古的社会福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