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函授《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课程-郭小川的诗歌

院校: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10 12:04:09

    郭小川的诗歌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又名湘云、登云。热河省(今河北省)丰宁县风山镇人。郭小川的写作大致从“一二九”运动开始,中学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前创作的一些诗作,大都已经收入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平原老人》《投人火热的战斗》等诗集)。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曾列席延安文艺座谈会,此后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很少写作,到1954年才重新从事诗歌创作。他成为有影响的著名诗人,是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的。

    (一)郭小川诗歌的三个阶段

    郭小川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年代。此时诗人以一首《致青年公民》蜚声文坛,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致大海》,叙事长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1979 年才得以公开发表)、《严厉的爱》、《将军三部曲》、《望星空》以及一些关于访问苏联、反映反右派斗争和歌颂大跃进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南局宣传部工作,曾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的笔名发表数百篇思想杂谈式的杂文。1959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月下集》,收集了诗人50年代创作的诗歌。此时期,诗人在题材的选择、思想的深化和形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做了新的尝试。

    第二阶段是60年代前期。这个时期,诗人作为《人民日报》的特约记者,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诗人根据自己对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民斗争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写下了《林区三唱》(《祝酒歌》、《青松歌》、《大风雪歌》)、《西出阳关》、《昆仑行》、《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一甘蔗林》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诗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抒情诗的创作上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第三阶段是“文革”十年动乱期间。在遭到“四人帮”的严重迫害、失去写作权利的情况下,诗人冲破禁铜和束缚,创作了《万里长江横渡》、《长江组歌》、《江南林区三唱》等。尤其是《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一批作品,展现了他作为“战士诗人”的过人胆识和独特风采。

    在50年代的当代文坛,围绕郭小川的《望星空》,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讨论。这次讨论是侧重于政治性的,以批评为主。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评论界又从总体上给予其诗以很高的评价。当然,在80年代后期“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也有人对他的诗歌提出颇严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