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管理》第三章第三节学习课程-货款管理规则

院校: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08 19:45:23

    第三节 货款管理规则
    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主要依据是1996年8月1日正式实行的《贷款通则》。根据《贷款通则》规定,商业银行完整的贷款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既包括对当事人、基本要素和基本程序的规范,也包括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之所以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规则,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必须严格控制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
    一、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殊性
    商业银行贷款要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才能形成资金增值,在偿还银行贷款的基础上产生企业的利益。生产周期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增值的实现程度。因此,贷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同,贷款运作中的风险构成也有很大差别。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最大特点是信用风险高。这与中国企业体制(A公司治理结构)和信用体系有很大关系。
   (一)企业体制(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委托、代理和监督三个方面的力量均衡构成的。中国企业的委托、代理、监督三方面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委托方即出资方对企业的经营制约过多,而监督方对经营方的制约不足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国有企业的出资方(委托方)为国有资产的一个主体,股权(控制权)高度集中,企业经营者(代理方)同样由出资人委派人承担,经营行为较难做到完全服从市场的需要(尽管这并不排除国有企业中有与市场行为高度契合的例子);而非国有企业也没有因为股权分散而失去大股东的控制,由大股东掌控的董事会对资本回报的要求过高,使得经营者不得不采取急功近利的经营行为。这一切,都与监督者的行为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直接关系,监事会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独立行使监督职权,而与董事会、经营者相配合的行为倒较常见。这种相互制衡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采取各种方式获取银行的贷款支持,仅凭企业向银行提供的信用并不完全可靠,在更大程度上需要银行通过与企业的长期往来去发现其中的问题,更何况一些上市公司公然对财务报表和数据进行虚假处理和提供,使得银行更是难以防范信用风险。这些,在蓝田股份、荷兰村项目等方面,表现得极为充分。面对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抑制。
    [专栏资料3-5]蓝田股份
    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妹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刘妹威在文章中说:“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回股份定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而且用拆西墙补东墙的办法,支付银行利息。只要保行减少对蓝田股份的贷款,蓝田股份会立即垮掉。”文章还说:“为了避免道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回股份的贷款。”文章发表后,引致社会各界的激烈反应。
    蓝田股份(600709)于1996年发行上市,从公布的财务报告来看,该公司上市后一直保椅着优异的经营业绩: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近10倍;上市后净资产收益率始终维持在极高水平,1998-2000年连续三年更是高达28.9%、29.3%和19.8%,每股收益分别为0.82元、l.15元和0.97元,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这在农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中是能无仅有的。刘蛛成的文章和后来查处的情况都充分说明,蓝田股份存在对财务报表和般据进行大量虚假处理的问题。比如严重隐瞒应收账款情况;严重虚构现金流情况和产品毛利情况等,这些问题,不仅误导投资人,而且使大量商业银行贷款进入该公司,产生了巨额不良贷款。
    [专栏资料3-6]荷兰村
    2002年9月19日上午,经营花卉业务、在香港地区上市的内地民企股欧亚农业(0932.HK,即荷兰村)在开市两分钟后,突遭香港证监会引用过去一年半都未曾用过的《证券条例》暂停交易条文,勒令其停牌,理由是该公司没有披露若干对股价敏感的消息。欧亚农业“突停”、欧亚农业暂停交易时,股价收于0.38港元,与最高价每股2.8港元相比,下跌幅度达86%。
    10月7日,一份日期为9月29日、题为“中国证监会致函中国香港证监会”的文件英文译本被披露,文件显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花卉及蔬莱培育商欧亚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涉嫌造假账。欧亚农业报称公司1998年至2001年的总收入为21亿元人民币,但根据国家税务局的调查,连同公司董事会主席杨斌的私人企业(未上市部分),总收入不足1亿元人民币。文件还指出,该公司有约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不知去向,现在公司拖欠税款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另外,在荷兰注册的欧亚国际进出口贸易公司应该向在内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注入1.6亿美元资本,但实际上此款项从未到账,怀疑公司伪造验资报告。
    资料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二)信用体系方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的运行机制市场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至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的征信体系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整个经济社会缺少一种由公立的机构,以公平、公开的方法评价企业信用的机制,一些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共同配合,虚增企业信用级别,使得银行无法依靠社会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资料进行信贷决策,一方面,不得不各自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和系统;另一方面,企业信用的根植土壤也存在一定问题,建立信用的观念也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缺少可靠的信用体系,企业信用状况的透明度不够高,追求高信用还没有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点,中国所谓优质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因此而比较短,一些企业今天还是银行趋之若货的追逐对象,明天可能就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倒下。银行一个时期对优质企业的贷款支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成为不良资产。
    因此,从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大大高于方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此外,像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等也始终存在于高。银行的贷款风险过程中。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