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函授专升本-小学教育学习课程-听说训练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院校:山东女子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07 14:14:47

    二、听说训练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开展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流程。①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由低到高各年级;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各部分教学内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等各种课型的教学过程。听说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又是由口头语言作为直接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读与活动不一定堂堂课都有,而听话、说话绝对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这就为听说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期以来,一些老师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条件进行听说训练,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听、说,但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因此,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普遍比较低。因为不会听讲,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因为口头表达水平低,直接影响作文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听说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从两方面做些介绍。
   (一)说话课中的听说训练
    说话课是专门为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听说能力开设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通过多种训练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在说话课中,主要有以下听说训练的方式。
    1.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图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这种训练形式多用于低年级。看图说话的教学过程,一般为由观察,到理解,到表达。观察图画是前提,理解图意是关键,借助图画训练听说是目的。看图说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图要贴近儿童生活,要有情趣,能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发他们说话的愿望。
    第二,教给看图的方法,训练思维的条理性。看图时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单幅图,或由上到下,或由近及远,或从左到右,或从人物到景物,或相反。观察多幅图,要一幅一幅地看,不仅要看懂每幅图的图意,而且要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思考,并能补充有关内容。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就是训练他们思维的有序性,条理化。观察有顺序,思维有条理,说话才会有条理。
    第三,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在学生理解图画内容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透过图画上的形象展开想像的能力以及通过联想形成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如,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表情,联想其语言和内心;从太阳所在的位置想到时间的早晚;从红绿灯想到交通规则;从两幅图面中间,联想到图面以外的内容或情节。
    总之,想像丰富、联想合理,有助于说出具体生动的内容。一位二年级老师是这样进行看图说话教学的。
    第一步,提出“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大声说”的教学要求。
    第二步,初步说话,揭示课题。
    1)今天咱们一起上一节“看图说话”课,看大家都笑眯咪的说明你们很高兴,老师也很高兴。(师生平等,制造和谐氛围)
    2)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一般都是什么时候看电视?(话题切沂儿童生活,他们有话可说)
    第三步,引导看图,练习说话。电视(机具)荧屏上贴上第一幅图。
    1)电视上演的是什么节目?
    2)谁能说说前边是谁?后边还有谁?(按顺序说)“荧屏”前下方贴第二幅图。
    1)谁和谁在干什么?
    2)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什么时间,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电视”里播放的是什么节目?
    5)哪位同学能连起来说一说?(由易到难,训练说一段话)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既给学生组织、整理的时间,又扩大了训练面)
    第四步,变换画面,练习说话。先后变换四幅画面,要求学生依次说出播放的是什么节目,你喜欢不喜欢,为什么。(强化训练说一段话的能力)
    第五步,“荧屏”上出现潘东子的画面,学生跟录音唱《红星歌》(活跃气氛,达到进一步组织注意的目的)
    第六步,创设情境,做点播节目的游戏。
    1)咱们班有人点播过节目吗?每位同学都想想,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目,说说为什么喜欢。
    2)小声自由说。
    3)谁先点播?
    生:我最喜欢看“猫和老鼠”,因为猫非常活泼,所以我喜欢。
    生:我最喜欢看“东芝动物乐园”,因为可以学到很多动物的知识。
    生:我最爱看“音乐之声”,因为我正学弹琴,常看音乐之声,可以让我上一个新台阶。
    生:我每天必看的是“新闻联播”,因为看了“新闻联播”,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大事,还可以知道很多外国的事。有时我不懂,问问爸爸,爸爸跟我一说,我知道的更多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几乎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
    第七步,总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还有不少同学想说,可惜马上就要下课了。下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也可以找老师说。高兴的话,把说的写下来,就是看图写话。希望你们今后注意听,注意看周围的一切,并把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别人听。这节课的特点是教学要求简明具体,说话内容切近儿童生活实际。教学过程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围绕说一段话这个训练重点,由单句到复句,由看图到离图,不仅培养了听说能力,而且使学生登上由直观具体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方法多变,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积极、气氛宽松的环境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2.观察说话
    观察说话是对事物直接观察后进行的说话训练。包括观察人物,观察事物,观察景物,等等。观察可在课内进行,更多的是在课外进行。观察说话要注意:训练之前,要根据观察的对象,提出明确要求,教给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对观察的重点要给以提示,加以指点;观察后,围绕话题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不要有很多限制,以利于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真情实感。
    一位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观察一只小白兔练习说话。按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先说样子、毛色,再说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又说了尾巴、四肢等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最后大多数学生都说非常喜欢这只小白兔,有的还说,真想把它抱回家。
    一个学生却羞答答地说:“老师,我不喜欢这只小白兔。”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它胆太小,动不动就哆嗦。再说眼睛红红的。好像总在哭。”老师肯定了他的发言,告诉学生对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3.创设情境说话
    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以引起说话的动机,如模拟购物、打电话、借书、看病、接待客人等,然后根据环境练习听说。这种形式的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有位老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听说:课外学习小组中,两个同学正在写作业,写着写着,其中一人眉头紧锁,一只手捂着肚子。另一同学看见这一情景,双方展开了对话。甲:“你怎么了?”乙:“有点肚子疼。”甲:“去医院看看吧。”乙:“不用,一会儿就好了。”乙呈现越来越难受的样子。甲不由分说,背起乙走出了教室。依据这一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上展开想像:第一,要求学生想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第二,根据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表情,想像他们各自是怎么想的;第三,想像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在讨论第三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路十分开阔。
    生:甲把乙送到卫生站,乙服了药,很快就好了。
    生:甲把乙背到医院,医生一检查是急性肠炎,当时就让乙住了院。
    生:甲一看门诊大夫已经下班了,就把乙送回了家。
    生:甲直接把乙背回自己家,让爸爸给乙做了阑尾手术。
    师:谁听出这位同学发言的问题了?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位同学发言的毛病是没交待他爸爸是做什么的,就算他爸爸是医生,在家里也不能做手术呀。老师肯定了大家讨论的结果。指出积极动脑、展开想像很好,但想像一定要合理,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4.听故事说话
    听故事说话是先听后说的训练。故事可以由学生讲,可以由老讲,也可以看电视,听录音。听故事前应提出专心听、边听边想边记的要求,听后要求复述被事或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续编故事或展开讨论。所选故事,内容应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富于情趣,并有一定的启发性、教育性。
    5.小实验、小制作说话
    这是在实验、制作以后练习说话的形式。要求实验或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便于操作,并容易获得成功。实验或制作后,一般只要求讲清过程,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当时的心情。如果有的学生能说出实验说明的道理,教师要予以鼓励。在学生说话时,注意引导他们运用准确、朴实的语言,避免过分夸张和不恰当的形容,要反陕实验或制作过程的实际情况。此外,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必须保证大部分时间用于说话训练。
    6.讨论、辩论
    这种形式多用于中高年级。讨论、辩论的话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内容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他们有一定启发和教育意义。如:“为什么小学生不应该去电子游艺厅”,“应该怎样使用零花钱”,“课余时间应该做什么”。讨论或辩论中,要鼓励各己见、充分说理并注意使用礼貌语言。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听说训练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老师们将不断创造听说训练的新方法、新经验。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