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函授《管理学》学习课程-系统原理

院校: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22 09:36:58

    系统原理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若干要素按定结构和相互联系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并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而言才成为系统;而相对于它和其他事物构成的更大一级的系统而言,则是一个要素。其二,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其三,系统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要素的新的属性和功能。系统是要素的集合体,但没有统功能的要 素集合体不能称为系统。

    2.系统的特征

    (1)目的性。系统有其存在的目的,特别是人工系统更有着明确的目的。例如:医疗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救死扶伤,教育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国防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家卫国,人体的呼吸及消化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新陈代谢。另外,系统存在的目的通常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重的。例如: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取得利润,但必须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2)集合性。一个系统至少要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且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在系统中,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其构成要素功能之和是系统存在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系统构成要素功能的集合性,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功能要具有互补性或互助性。“木桶理论”说明的由长短不齐的木板制成的水桶,其盛水量由其中最短的木板所决定,就是系统要素集合性的典型例证。

    (3)相关性。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 “集”中各个组成要素及子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其中某要素发生改变就意味着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要保持或提高原有的功能,其他要素也要相应改变和调整。

    (4)适应性。这是指系统要实现预定的目标或功能,必须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系统处于环境中,随时都与环境之间发生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关系。环境影响制约着系统功能的释放或发挥,只有适应环境,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不能适应外界变化的系统是不可选的,只有能够与外部环境保持最佳的动态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理想的系统。

    (5)整体性。即非加和性。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元素不是简单地集合在一起,而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子系统都要服从整体系统要求,追求整体最优性。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充分协调和连接,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

    (6)有序性(层次性)。由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层次的动态演变有某种方向性,因而使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点。一般系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生物和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有序能使系统趋于稳定,有目的才能使系统走向期望的稳定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