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函授《美学教程》学习课程-美感的实现阶段

院校:沈阳理工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29 11:26:10

    美感的实现阶段

    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审美的准备阶段和美感的实现阶段并无明确的界限。在美感实现阶段的首要活动是对对象的审美感知,然而在准备阶段审美感知业已开始。不过,准备阶段侧重于感觉,伴随着特定的情绪;实现阶段侧重于知觉,伴随着强烈的情感。

    审美知觉具有很强的直觉性。在进行审美知觉活动时,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对象形式的刺激,而是调动所有感官的功能(包括感觉经验)对对象的形式作直接的、完整的把握,并立刻在大脑中进行形象的建构,即所谓“ 知觉完形”。也就是说,主体积极、全面地捕捉对象形式所传递的审美信息,并在直觉中作整体性的建构。例如,欣赏者欣赏花园景色,他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功能充分地把握这花园的色彩、造型、声音、气息等,并不假思索地在大脑的“屏幕”上形成完整而又充满生机的形象画面。即使是阅读“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没有色彩的描绘和空间关系说明的诗句,一幅完整而生动的图景也会在欣赏者的知觉中构成。在这瞬间,感觉经验和联觉也发挥着作用。

   由于审美知觉活动是在特定心境下进行的,因而对象的形式也作为情感的刺激物而与主体相互作用。随着审美知觉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对象的感性面貌和特征有力地激发主体的情感,一方面主体的情感找到了依存的形象,使得对象的形式在主体的意识中愈加鲜明生动起来。刘德所说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正是对这种审美心理活动和状态的描述。另外, 对象的形式在主体意识中鲜明而生动,既来自知觉情感的投射,也与主体运动器官感觉的“内摹仿”有关。 运动器官的感觉指“ 动作和姿态的感觉(特别是平衡的感觉),轻微的筋肉兴奋以及视觉器官和呼吸器官的运动”。在审美感知时,主体还会依据运动感觉的经验自发地在内部(不外现于动作)摹仿对象的形式,与之产生共振、共感。于是,静止的对象能化静为动,普通的对象能成为生机盎然的对象。就在这全身心的审美知觉活动中,如果对象美的形式与主体审美形式相吻合,那么主体便能获得最初的美感,即对于形式的审美愉快。

    然而审美活动还在继续。睹物而兴情,情兴则浮想联翩。当主体的情感高涨起来,就会激活想象的心理功能。此时在情感的推动下,以往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在大脑中涌现,同时又因联想携带着以往的情感积累而进步强化着 主体的感情并推进想象。于是,情之所至,想象联类无穷。想象的表象虽然丰富多彩而又千差万别,但都围绕着主体的情感所钟爱的知觉表象,都集中于一个目标,即创造新的意象。审美想象富于创造性质,在它的作用下,知觉表象和记忆表象实现了加工、改造和新的组合。而主体的思想感情、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也渗透其间,从而在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了一个主客观完美融合的审美情境。这审美情境打破了具体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有限与无限的界限、主体与客体的界限。它由于灌注了主体的生命而极富魅力,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审美主体沉浸、徜徉于其间,作真切的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主体“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忘我投入的审美过程。在审美体验中,对象成了主体的内在生活,主体也成为对象世界的一部分。 恰如庄周梦 蝴蝶的故事所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必有分也,此之为物化。”在这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情境中,主体获得了超越一切的内在自由,也找到了一种自我肯定的最佳方式。他聚集起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强烈感受,深沉而真切地体味这个美妙无比的境界,以求得肯定自我、肯定生命的内在意义。终于,伴随着内心的震撼,他得到了对于重大意义的领悟。尽管这领悟的意义难以言表、难以言状,但他确实把握了,因而油然而生酣畅的审美快感。有时,这领悟的感触是那么强烈而深远,他仿佛觉得自己把握到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他的生命正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于是一股炽热的情感燃遍他的全身,使他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