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电子政府概论)第6章第2节学习课程- 我国电子政务规划实施的策略选择

院校:玉溪师范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08 14:22:01

    从总体上看,自“十五”时期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日渐明确,并制定了相对具体的政务信息化专项规划。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有了宏伟而清晰的发展蓝图,但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这就涉及规划的实施和执行问题。不言而喻,电子政务规划的实施和执行对于确保电子政务目标和规划的有效落实,保障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我国电子政务规划实施的基本原则
   (1)分步实施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也贯彻了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在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了一般性的网上信息发布业务和处理简单的事务;在第二阶段,主要是深人发展门户网站,在网上处理较为复杂的事务,实现初步的网上业务协同;在此基础上,再寻求政府业务的重组,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互动式交流与服务。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起步较晚。联合国《电子政务成熟度报告》显示,我国尚属于次发达国家范围。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本着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由内及外的原则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首先侧重政府内部及某一具体行业的建设,如工商、税务、金融、海关等领域的电子化管理等,再过渡到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在线服务,同时,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建设来确定电子政务建设的优先级和重点。从经济效益出发,重点考虑发展效益显著的项目,如增加税收的项目(包括各种税收管理系统、费用管理系统等)、财务管理系统、资源和计划管理系统,以及能够营造良好市场和投资环境的项目,如工商企业管理系统、进出口管理系统、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各种政府政策法规信息及服务系统等。从社会效益出发,优先发展面向居民的各种服务系统,如警察与公安系统、公共教育和文化系统、医疗与保健系统、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系统等。从政府自身建设出发,优先发展那些能够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增强政府反腐倡廉力度以及增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应用系统。
   (2)协调发展原则。
    电子政务规划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应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相协调。
    首先,要与外环境相协调。
    一是电子政务规划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地区发展体不平衡状况,避免“一刀切”。在条件成熟的大城市,要进一步突出以业务为邮心的应用系统的建立,不断扩大在线政务处理;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则
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知识,加强网络建设和技术应用,把管理信息系统当作应用重点。
    二是电子政务建设要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协调。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商务步康紧密相关,如果后者发展缓慢,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阴此,我国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同步发展电子商务。
    三是注重与府职能配置相适应。在现阶段,要紧密围绕政府承担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开发相应的电子业务系统,适当强化市场此管、社会管理等职能,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其次,也要与内环境相协调。一是要协调好技术、网络和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网络建设同等重要,甚至要更超前。二是要协调好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电子政务既要强调共享,又要强调安全。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明确安全责任,避免由于任何偏颇对信息共享和信自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要协调好中央政府各部门与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国家信息化推进部门的首要任务是结合行政改革和职能转变,制定和提出指导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的电子政务推进措施。各部门要在已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此外,各级政府和部门还要处理好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的关系、开拓创新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从自身的实际需求、财政状况出发,开展电子政府建设,量力而行,不搞攀比,不搞华而不实、贪大图全的形象工程。
   (3)需求和服务导向原则。
    首先,从电子政务实施的动力角度看,政府的实际业务需求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实施得以持续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所在。电子政务实施必须以政府的实际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必须坚持务实、高效、便捷的建设方针。电子政务建设并不是追求技术最先进、设施最优良或者系统最完备,它始终应该服务并服从于实际应用和业务需要,应最大限度地体现需求、满足需求。
    其次,从电子政务实施的目的角度看,电子政务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职能行使的效率和效能。因此,在电子政务实施中要始终把握一个中心,即以服务为中心,其关键就是要立足于社会和公众的需求,通过电子政务手段提高便民和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同时,还要把为公众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以及公众和社会的满意度当作电子政务实施的重要衡量和检验标准。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