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函授函授-小学教育学习课程

院校: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05 21:51:10

    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要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分析教材的能力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小学生获得语细识的主要来源,形成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教师具有较强的分材的能力,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分析教材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首先要认真钻研全册教
    4.明确本册教材在小学阶段的地位,把握全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排体系,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字、词、句、篇、断、说、读、写的训练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在钻研每篇课文时,要明确训练的重点、理解的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每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需要强调的是,通过钻研教材,明确教学重点十分重要。任何一篇课文、任何一堂语文课都应有教学重点和非重点,不可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中经常见到的“满堂问”,教学效率低的情况,往往可以从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把握住教学重点上找到原因。重点、非重点分不清,非重点大讲特讲或频繁提问,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精讲巧练,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的教师处理教学比较死板,主要是没有吃透教材,只能按教学参考书去教,这必然使教学毫无生气。
   其次,分析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角度来处理教材的难易。要善于把教材中的难点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把重点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把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的。有的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使用教材时,或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随意增加内容,提高教学要求,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或是对已经学过的内容一再地简单重复,学生毫无兴趣,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分析教材要努力做到把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吃透教材和学生这两头,这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设计教学的能力
    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怎样一步一步地使学生领悟、理解、掌提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结合训练重点,复习、巩固非重点训练项月;一篇课文,怎样布置和检查预习;怎样抓住重点、难点,用提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怎样启发学生从读学写;一堂课,怎样导人新课,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训练过程,课后怎样归纳小结等等,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设计教学要建立在对教材和学生实际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两个方面的情况了解得越深入,设计的教案就越有效。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材不同,学生情况有变化,教学设计就要相应改变。例如,有一位老师进行“阅读教学和发展思维”的实验,总结出“五读教学法”。有人提出,难道每一篇课文都必须“五读”?比较容易的课文可以两读、三读,甚至可以一读。难懂的可以六读、七读。你自己读文章是不是都“五读”?你自己读书既然不是这样,为什么让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必须五读呢?这位老师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改进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味肯定这个教师提出的“五读”法,他的教学就会走进死胡同里,定型了,很难向前发展。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灵活安排,要有创新。另一方面,教育设计要防止只求花样翻新。一堂课上,又让学生观看录像片断,又搞投影演示,又进行配乐分角色朗读,又演课本剧,又是分组讨论,又是当众发言,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因此,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形式,有目的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扎实训练,讲求实效。各项设计要搭配好,就像弹钢琴一样,十个指头协调起来,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