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函授《宏观经济学》学习课程-货币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院校: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02 09:39:03

    货币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的经济状态,这严重地动规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该学派既在理论上提不出对“滞胀”现象的合理解释,又在政策上提不出能使西方政府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纷纷对主流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他们认为,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就是这种新的经济不稳定的根源。这种观点在货币主义学派得到了集中体现。

    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发源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该校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是公认的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弗里德曼便打着对抗“凯恩斯主义”的旗号,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与此同时.他还竭力反对凯恩斯提出的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所决定实施的固定汇率制,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自由汇率或浮动汇率。然而当时,弗里德曼提出的观点并未引起学界和政府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便逐渐得到政府当局的青睐。1976 年,弗里德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货币主义更是盛极一时。在货币主义阵营中.除了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的追随者外.英国的艾伦.沃尔特斯、戴维.莱德勒、迈克尔.帕金等 ,也是有影响的货币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