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第十章第二节学习课程-行政改革的目标

院校: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19-11-07 13:36:24

    三、行政改革的目标
    行政改革的目标是改革者所确定的通过行政改革所能达到的结果。这是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一项行政改革成功与否,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行政改革是否实现了其目标。行政改革目标是在行政改革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所谓行政改革需要,是指改革者的心理得不到满足的状态。一般说来,改革者心理上对行政的状态会有一个理想预期,对现实行政状态有一个认识,这种认识到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就是行政改革的需要。只要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改革者的心理上就存在着张力;为了缓解这种张力,改革者才会产生改革的动机,从而发动和推行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目标是改革者在其改革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改革所面临的条件和限制所确定的。就改革者而言,行政改革的结果最好是理想状态的行政管理。
    但是,要实现理想可能会受到一些条件(如改革所耗费的资源)的限制,也有可能代价太大而得不偿失。于是,改革者就以理想为方向,基于现实去制定改革所要具体实现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行政改革的目标。
    从理论上看,改革者的需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发展与秩序。其中,发展代表着公共行政的活力和变化的一面,而秩序则代表着稳定和正常运行的一面。对于公共行政来说,这两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发展,公共行政便失去了应对社会和公民需要的能力,便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频繁的变迁,则影响着行政的正常运行,影响着行政功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因而,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是公共行政改革之目标确定的基本难题。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行政改革目标具有以下特性;
   (l)指向性。行政改革的目标意味着行政改革后的未来状态,是一切行政改革活动的方向和依据。
   (2)具体性。行政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如此方能对行政改革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3)主观性。行政改革目标是包含着改革者对未来行政状态的预期,深受改革者的价值、旨趣、意愿等的影响。
   (4)客观性。行政改革目标的确定,必须基于客观现实;离开了现实的考虑,行政改革目标无异于空中楼阀,难以实现。
    我国的行政改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改革不断踩化,政治改革正在展开,行政改革必须适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要求。行政改革作为政治改革的组成部分。改革的目标,必须以政治改革的目标为依据。政治改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效率、活力、积极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活动中,体现在政府行政改革的成效中。因此,行政改革全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追求效率、活力和积极性这个总目标。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同新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科学管理体制。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