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四章第三节学习课程-学前儿童的品行障碍

院校:合肥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01 11:15:25

   (二)学前儿童的品行障碍
    1.攻击性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本能驱动力的结果;行为学派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习到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得以维持。男孩的发生率高于女孩,是因为男孩的力量大,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慢,加之父母希望男孩强悍,女孩顺从。
    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扔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的对立与争斗。男孩的发生明显多于女孩。对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应为其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使其置身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中,或让他们观察其他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受到惩罚,或对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进行纠正,对于具有合作性行为的儿童应给予奖励,就可能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对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可采用暂时隔离法进行纠正。注意不可采用体罚,因为可起到负面的示范作用。
    2.说谎
    儿童说谎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无意说谎是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低,往往把自己的主观幻想和客观事实相混淆,加上不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往往出现自己也意识不到的说谎。有意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自己做了错事怕受惩罚,有的为了满足虚荣心,有的因为自卑,有的因为报复他人。
    儿童有意说谎时一般表现为紧张不安、不敢正眼看人、低头、红脸、说话不连贯等;无意说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逐渐减少。预防和纠正学前儿童说谎的行为,关键在于教育。应让幼儿懂得从小就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用诚实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让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里;父母和老师要言传身教;对于少数有社会适应性困难的儿童,如果发现他们有说谎行为,关键要帮助他们减轻和消除心理紧张。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