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第二章第三节学习课程: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

院校: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20-02-07 15:53:45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
    纵观我国小学语文教材长期以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建国后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小学语文教材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提高质量,趋于完善的。时代要求基础教育要深化改革。
    课程、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进一步探索、改进,使小学语文教材更加科学化,更加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是需要深入思考、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不断总结经验,吸收教改新成果教材改革,一方面要研究社会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对已经编出的教材进行分析,对教材的编写工作进行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在教材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进一步进行教材改革的基础。有哪些值得肯定的经验呢?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教材和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第二,确定选材原则,体现时代精神,注意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第三,设计科学的教材结构。寻找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语文学习的最佳结合点,构建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第四,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使学生以教材为凭借,自觉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发展。这些编写语文教材的经验,都应当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此外,要想在教材改革中取得新的进展,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不断吸取第一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套好教材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深入,又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新鲜经验。吸收教改的新鲜经验,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活力,使教材更加方便教和学,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就是在不断吸取教学改革的新鲜经验后一步步发展的。以识字为例,建国初期教材中随课文识字,每课三五个生字,少慢差费。60年代初,教材先后吸收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的经验,推动了识字教学。1978年根据教学的需要,教材把生字分为两类,利于按照汉字规律教识字,又利于学生阅读比较丰富的内容。进人80年代,“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又为教材编写注入了活力,较好地解决了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识字教材、教法形更加多样,使识字教材更趋于成熟。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是紧密相联的。
    改进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还要注意研究、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经验。汉语言文字固然有民族特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是在选编课文、构思体系、设计练习以及印制装帧等方面,眼其他国家、地区的教材也有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港台地区的教材与我们的教材更为接近,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语文教材改革一定会加快步伐,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繁荣教材建设事业
    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是各书局、出版社约请有关人员根据“课程标准”编辑,再由政府审定,出版后,地方或学校自行选用。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部领导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了包括小学语文教材在内的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出版了多套教材,供全国使用,为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几十年间,虽然有个别实验教材问世,但是范围小,数量少。那时是编、审、出版合一,全国基本上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时称统编教材、通用教材或部编教材。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确定了中小学教材多样化的编写方针,提倡地方、单位或个人在国家的指导下,依据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编写体系、风格不同的教材,并且实行编、审分开的原则。1987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1996年作了修改),明确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是国家教委领导下的审议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和审定中小学各科教材的机构。审定委员会下设学科审查委员会。审定委员、审查委员由国家教委聘请中小学教育专家、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担任。审定(审查)教材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2)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3)贯彻教育方针,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学科教学目标;
   (4)符合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5)符合教育规律,具有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此外,还分别就教材内容和教材体系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试用)的若干不同版本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有特色、质量好的教材。关于怎样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十几年来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明确编写指导思想,设计具有自身风格特色的全套教材蓝图;
   (2)组成稳定的专家和教师相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
   (3)做好教材实验工作,例如,设立实验样本班,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测试、总结、交流经验等;
   (4)加强审查、审定工作,做到严格要求、积极扶持,保证教材质量。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