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银行信贷管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学习课程

院校: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06 11:57:11

    三、中国银行信贷营销的发展
    1958年美国银行业协会就致力于推动银行的市场营销,而中国银行在建国后的30年间尚不知营销为何物,“存款向上交,贷款按指标”,年年资金紧张,天天企业求银行,神经正常的人不会想到营销。改革开放以后,工商企业逐渐引入市场营销,银行业一直到1997年制定“九五”规划时才正式提出营销,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提出“积极开展金融新产品的营销”,中国银行提出“把经营的出发点转向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中国工商银行打算“增设必要的综合经营管理、金融产品设计和金融市场调研开发部门”,中国建设银行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经营战略和机构布局”,“以‘双大’(大行业、大企业)战略为基础,带动全行客户结构调整”,“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全面拓展业务”等等。然而,真正开展现代意义的营销是在1998年,之后迅速升温,以至于如今出言必谈营销。其中原因何在呢?
   (一)银行的市场化改革
    在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1993年末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把国1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规完最机,高业很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求平衡”,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革责任”。这样,想存逐步向市场微观主体演变,显示出市场活力,初具市场营销的基础。此后发生的几次重要变化大大促进了银行的信贷营销:一是1997年7月由茶回货币危机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中国银行对金融风险、特别是很行不间资产间题的进一步重视和常德,信贷风险管理进一步落实,既要扩大贷款又要降低风险,信誉优良的客户各银行都在抢,营销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都突出了。二是1998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超出预料,外需收留、内器不足,经济增幅下滑,市场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凸现,物价持续走低,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总量和结构矛盾突出,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贷款选择困难,信贷资金也出现供过于求,存差扩大,1999年贷款增加额反而比上年减少645亿元。大家彻底认识到坐在办公室里等企业上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从1997年以前的主要抑制经济过热转向扩大内需,政府、企业和央行都希望银行扩大放款,信贷营销便成为不得不落实的事情。上面压、企业叫,自己又要谨慎选择贷款上不去反而会激化不良资产的矛盾,努力营销成为必然选择。三是2001年末,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面临全球化竞争,必须按确定的时间表兑现承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步骤加快了。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挤压和分享金融全球化的利益,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信贷营销。这三次重大变化都是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推动信贷营销理念逐步落根银行,由此可见,作为经济转型国家,中国经济、金融、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信贷营销发生和发展的制度原因。
   (二)信贷市场份额下降
    一般讲,如果一家银行的资产、贷款、存款等在信贷市场的占比逐步下降,则预示着生存和发展出现危机,这时它会迫切感到信贷营销的重要。如果它已经重视并努力地进行信贷营销而市场份额还在下降,说明它的营销思想、机制、方法和措施存在缺陷,必须认真检讨营销中的问题,做出重新调整,如此促使银行认识并贯彻信贷营销理念。中国的银行在1979年以前是一家垄断,此后14年(至1993年)主要是国家专业银行体制,基本上还是垄断经营,由于一家人民银行分出4家专业银行,各行的市场份额随之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政策性、体制性变动造成的。此后,新银行加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增加,市场份额又重新“洗牌”,相对稳定几年,政策性、体制性原因的影响递减,面营销能力的影响相应上升。4家国有独资银行的信贷份额变动原因就是这样,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分设(1984年)后经营的第1年(1985年)存、贷份额各占46%和56%,15年之后(2000年)下降到24.3%和26.2%,从近5年的变化看,下降还在继续(见表11如果从信贷增量的份额来考查,可基本排除存量积累中的政策性因素,更能说明问题,例如1997年至2002年5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份额大幅增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亦有一定上升(见图11-1),但营销效果的差距拉开了。无论如何,信贷份额下降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是坏消息,第一反应应是迅速寻找差距,扭转跌势,强化营销,端正营销理念。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