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银行信贷管理》第六章第三节学习课程-公司客户的信用分析

院校:兰州财经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24 09:39:55

第三节 公司客户的信用分析

银行在接到企业的贷款申请后,信贷员就要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申请书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数字是否真实、准确,印鉴与预留银行印鉴是否相符;贷款的真实用途是否合理;贷款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及企业的信誉状况;企业近期经营状况、流动资金周转情况;企业负债能力及企业发展前景等。在这其中,对企业的信用分析,作为评判企业按借款合同偿还贷款本息的意愿和能力的一项信贷管理工作,是通向贷款决策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核心内容,贷款的成败和信贷资产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信用分析是否科学可靠和信用分析工作是否健全完善。从根本上说,信用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银行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信用分析在信贷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用图6-1表示。

[专栏资料6-2]银行在信用分析时采用的两种方法

在银行进行信用分析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和印证。财务分析偏重于定量分析,有较为标准和程序化的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其分析具有一定可比性、可度量性,使得行业数据比较、历史数据比较成为可能,使不同信息使用者在判定借款人的某一阶段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时有了相对客观的凭据。财务分析较为重视对历史性、趋势性、行业性数据的使用,比如一般要分析3年或更长时间的数据。而非财务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具有灵活和综合的特点。重点分析影响贷款风险未来变化的各种非数据化信息。由于非财务因素可以不受会计信息局限性的影响,可以用来评价借款人的各种经营行为,对借款人现有经营行为进行直接的“描述”,揭示其在未来财务指标上才能得以反映的还款能力,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称补财务分析的缺陷。
资料来源:王君等著:(肾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第二版),中国金做出版社1999年版。

一、贷款目的分析

贷款目的分析是大多数银行信用分析的开始。贷款目的即贷款用途,它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基本标志。在银行贷款过程中,经常发生借款用途与贷款实际用途不一致,也就是贷款被挪用的情况。这要求信贷部门必须了解借款客户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和判断贷款申请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进而明确贷款的风险所在。通常,贷款目的由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构成。

一般目的包括:

(1)流动资本融资;
(2)应收账款融资;
(3)库存融资;
(4)扩大再生产融资;
(5)投资融资;
(6)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特殊目的包括:(l)项目融资;(2)购并融资;(3)建筑融资;(4)贸易融资;(5)其他。

[专栏资料6-3]对贷款目的的一般要求一个界定清晰且可信赖的贷款目的要能回答以下问题:

1.贷款目的是否合法?
2.按这一目的提供贷款对企业和银行是否都有意义?
3.这一贷款目的是否与银行的贷款政策相吻合?
4.贷款是否需要特别技术或管理?银行是否具备这样的技能?

资料来源:[美]乔治·E.鲁斯:《贷款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有整理。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