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八章第三节学习课程-幼儿园心理健康环境的创设

院校:西藏农牧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03 12:55:01

    第三节 幼儿园心理健康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环境对保护和增强学前儿童和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心理健康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者共同作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系统。
    一、色好的幼儿国人际关系
    与学前儿童关系密切的幼儿园人际关系有四种:教师与学前儿童、学前儿童之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包括幼儿园内还有行政领导与职工、后勤人员与保教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社会职能主要依靠教师来完成,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离不开教师,所以在学前儿童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教师是核心因素,起关键作用,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健康与否,取决于教师。教师既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角色职能,以完成学前儿童教育任务为目的,又要重视对个体的认识与尊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的关系
    现代儿童观告诉我们,儿童是一个独立、和谐、不断成长着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前儿童,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在游戏中做学前儿童忠实的玩伴。此外,学前儿童年龄小,生活、学习等方面都离不开成人帮助和细心照料,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像慈爱的母亲一样知冷暖、知疼爱,无微不至地关心学前儿童,与学前儿童形成母子般的关系。学前儿童的可塑性大,求知欲强烈,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用其特殊的方式思考、寻求新知,教师要像智多星一样及时给学前儿童启迪,巧妙地引导学前儿童进步。在这种亲切、平等的氛围中,学前儿童获得的是温暖感、信任感和满足感,学前儿童的性格就会开朗,乐于接受他人,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并形成良好的关系。学前儿童还会越来越喜欢老师,将老师的权威性看得比父母更高。这些情感可激发学前儿童行为积极向上,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体现在学前儿童喜欢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能感知和理解同伴的情感,具有合作、共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亲社会行为,会用礼貌用语、表情手势等简单的交往技能进行交往,能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1.给学前儿童创设自由的交往机会
    人际关系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前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也必须通过经常性的交往,才能形成并发展。自由交往应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向学前儿童提供物品或环境进行活动。充分尊重学前儿童的自主权,让学前儿童能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或用具,自由选择与同伴交往,在这种交往环境中,学前儿童有事爱做,有话可说,交往自然,情绪愉快,容易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即使发生小小的矛盾,对学前儿童的触动和教育也会强于教师的说教,将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交件行为的改善。
    2.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保障,合作、共享、逃让、同情、助人、宽容等都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可以使学前儿章之间的交往更顺畅、更频繁、更密切,使学前儿童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教师经常组织学前儿童开展“互换玩具”、“共读一本书”、“合画幅画”、“共搭一座房”、“集体生日”等活动,引导学前儿童体验共享合作活动带来的喜悦与成功,让学前儿童在情感、兴趣上喜欢共享和合作行为,并逐步使这些行为内化为学前儿童的内在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引导学前儿童站在他人或游戏角色的位置上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摆脱“自我为中心”,加速和巩固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3.教给学前儿童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注意礼貌用语、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都是人际交往的技能。恰当地运用人际交往技能可以促进同伴间交往的成功,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形成。如用商量的口气与人说话,一般能得到同样的回报;请求他人帮助时面带微笑,一般能如愿以偿;用玩具食物招待客人,客人也会对你报以感谢等。这些技能可通过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学前儿童参与练习,也可在一日生活中直接教给学前儿童,还可以在学前儿童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给予及时指点。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