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第六章第一节学习课程: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院校:黄山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01 11:13:44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作文和阅读有各自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又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一)阅读与作文相互促进
    1.阅读和作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都是就书面语言而言的。阅读是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之一,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阅读和作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2.全面理解阅读对作文的促进作用
    文章是思想、内容、文字的综合体。阅读一篇文章,能从思想、内容、文字诸方面有所收益;要能写好文章,也需要思想、内容、文字诸方面的积累。阅读对作文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理解为从阅读中学习词句和写作方法。只有理解得全面,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读对写的促进作用。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是从根本上说的。一个人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人不能事事都来自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但是,在我为间接经验的,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
    从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哪一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承认这一点,决不意味着对于间接经验可以有丝毫的忽视。间接经验的主要来源是阅读书面的资料。从阅读中获得的许多知识,常常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学生阅读了文章,消化了,吸收了,在作文中就能作为自己的经验表达出来。
   (2)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阅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写什么”上,而且表现在“怎样写”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小学生的阅读,是指阅读选入课本的课文和指定或自选的课外读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这些课文和课外读物,可以从中学习规范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例如,可以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可以扩大生活视野,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文化素养……这些,无不同作文紧密相连。
   (二)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
    读写结合有许多方法,例如,给一些书面材料,要求写成文章;根据一篇文章,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写读书笔记;摘录文章中精彩的语句片段等等。但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我们来分析一下阅读和作文的路子。读一篇文章,首先接触文章的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透过这些内容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篇文章,总是先有一个想要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这个想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安排内容,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阅读是从语言文字一理解内容一体会思想感情。
    作文是从思想感情—一选择内容—一形成语言文字。
    阅读和作文,都涉及到语言文字、内容和思想感情,只是走向不同而已。这里就必然有许多共同点。从语言文字来看,读的时候,要把每词每句理解清楚;写的时候,要把每词每句表达清楚。
    从内容来看,读的时候,要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写的时候,算内容写具体。从思想感情来看,读的时候,要体会作者的思想产情;写的时候,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分解得细一些那。可以列出许多读写的共同点。例如,读的时候要理清文章的条理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读的时候要练习概括文章的中想,写的时候要做到有中心,等等。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中高年级安排了二三十个重点训练项目,读的训练项目和写的训统育目—一对应,这正是体现了抓读和写的共同点。
    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读和写必然可以相互促进。例如,在阅读中练习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内容表达中心思想的,到他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就能考虑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当然,这个互相促进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有一个逐步转化、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
   (三)从读学写,重在积累
    我们说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这是从广义上说的,而不是从狭义上说的。所谓狭义,就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一篇文章,立即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照写一篇。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也是不利于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的。所谓广义,就是像前面所说的让学生从阅读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注重在日积月累上下功夫。这样,当学生作文的时候,那些与作文有关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那些适合于表达内容的写法,那些用在这里恰到好处的词和句,就会在学生的脑子里跳出来。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阅读对于作文的借鉴作用。
    一些名家名篇无不启示着我们应当怎样去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毛泽东诗词中有些词句就是从古人的诗词中化出来的。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雨后复斜阳”显然是从唐温庭筠词《菩萨蛮》中的“雨后却斜阳”化出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化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旧句以表新意。这些难道是临时去模仿来的吗?当然不是。它们都是过去阅读中积累在记忆里的,到了写作需要的时候就自然面然地发挥作用了。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对学习语文发表过重要的意见。他说:“孩子们常常给我们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一能懂,该问,或可取的。”①这些幽默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鲁迅当然不是否定教师,否定语法教科书,否定字典,他说这些意思对于我们的启示是:要多让学生自己去“听取(包括阅读),记住,分析,比较”,不要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要搞花花哨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是正确处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变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的重要环节。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除了生活不充实外,读书太少也是一个原因。他们除了学习几本教科书以外,很少有时间阅读其他读物。这样,不仅作文水平提不高,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指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