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函授《文学概论》学习课程-诗歌的基本特征

院校: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04 10:56:03

    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感情强烈,想象丰富

    任何文学作品都蕴涵着情感因素,但诗歌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等相比,其情感的表达显得更突出、更强烈。这既是诗的根源,也是诗的内涵。《诗大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是对《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明确闹释。“诗言志” 这一“中国论诗的开山之纲领”(朱自清语),被历代诗人和诗论家所认同。白居易这样理解诗:“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意。”郭沫若则干脆说:“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外国的诗人也有同样的认识。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高尔基认为:“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心灵的歌。”完全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

    然而,情感又是不具形的,诗歌要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抒发情感,就必须借助于想象。因此,蕴涵强烈情感的诗歌又必然富于丰富的想象。艾青曾把想象看做诗人最重要的才能。柯勒律治认为,诗歌创作就是“通过想象力变更事物的色彩而赋予事物新奇的力量。”

    正由于诗歌重情感和想象,因此反映社会生活时就不能作细节的描写和充分的叙述,而把丰富的生活内容经情感的浓缩和想象的处理,借凝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出来。比如,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借丰富的想象抒发了浓郁而沉重的乡愁,包含了人生经历丰富的生活内容,可全诗仅80来字。

    (二)结构富于跳跃性

    诗歌情感的强烈、想象的丰富,决定它不可能依据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和时空转换的客观动态来结构作品,只能遵循情感、想象的逻辑,打破时空的限制,把人物、事件、意象、图景作主观动态的组合。因此,诗歌的结构就具有跳跃性特征。比如,唐代诗人张若虚“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开篇以写景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继而发出人生短暂的慨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进而想到美好月景下的无数思归游子的痛苦,“今夜谁家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终而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想象,以抒情自慰:“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全诗以月为线索,以情为中心,把想象的跳跃、视野的跳跃、时空的跳跃融人心理空间的跳跃之中,构画出一种恬静悠远的优美意境,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