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函授《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课程-柳青的生平及作品

院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10 11:53:38

    柳青的生平及作品

    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1928年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学时代,接触鲁迅、高尔基等中外作家的作品,并开始习作。1935 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 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用柳青笔名在《中学生文艺季刊》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待车》。1938 年到延安,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部队和文艺界抗战协会工作。这一期间写的部分短篇小说,后来收人短篇小说集《地雷》。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柳青于1943年到米脂县民丰区三乡担任乡文书,历时三年。他根据这一时期的生活积累,创作了第一部反映陕北解放区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种谷记》。抗战胜利后,柳青几经周折回到延安,深人沙家店等地采访,后来创作了第二部表现陕北农民英勇支援前线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从1952年起,为了进一步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柳青离开北京回到陕西,在皇甫村安家落户,先后长达14 年之久,其间曾任长安县委副书记。在亲身经历从互助组到合作化的过程中,他悉心体验现实生活,细致观察、研究各类人物,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了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短篇小说《王家父子》、中篇小说《狠透铁》等。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三部长篇小说一《创业史》的创作上。经过多年的酝酿、准备,到1959年《创业史》(第一部)终于问世。它标志着柳青的思想和艺术品味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多卷本长篇小说。原计划写四部: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第三部写合作社运动高潮;第四部写全民整风和大跃进,至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但是由于“文革”的到来,作者的写作计划被迫中断,实际完成的只将近一半左右。于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部残缺不全的史诗性著作。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创业史》第一部33万字,先在《延河》杂志上连载,196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77年修订再版。“文革”结束后,作者改定出版了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第14-17章(在《延河》杂志上连载),第18-28章未及修改和加工,柳青就不幸离开了人世。 

    《创业史》反映的是50年代初中国农村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集体所有制代替个体所有制,选取了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重大主题。小说通过对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过程的描绘,对第五村人民在合作化运动中思想、心理和行动的描写,提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它作为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形象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创业初期农村的历史风貌,而且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不同阶级、阶层、党内外、家庭邻里的各种思想冲突在作品中淋漓尽现。梁家父子创业的辛酸与失败交代了旧时代农民的悲剧性历史命运,同时预示着新时代创业的成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