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函授《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课程-中短篇小说

院校:浙江中医药大学 发布时间:2021-03-10 11:30:00

    中短篇小说

    这一时期中短篇小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个方面成就最为显著。

    历史题材方面,具体又可分为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的题材和中国古代历史题材两大类。就民主革命题材而言,王愿坚的《党费》、《七根火柴》,热情地描写了长征时期的斗争生活,刻画了英勇悲壮的共产党人形象。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的《百合花》则致力于表现解放战争的生活,揭示正义斗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主题。朱定的《关连长》歌頌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赞扬了解放军指战员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就古代历史题材来说,50年代末,产生了徐懋庸的《鸡肋》师陀的《西门豹的遭遇》等短篇历史小说。

    60年代初,短篇历史小说创作一时蔚然成风,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开风气之先,黄秋耘起而响应,相继发表了《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鲁亮侪摘印》。之后又出现了冯至的《白发生黑丝》、姚雪垠的《草堂春秋》、蒋星煜的《李世民与魏徵》、李束为的《海瑞之死》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盛况呢?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有些作家感到写现实生活题材受“左”的条条框框限制太大,不如写历史题材灵活方便;二是主流意识形态在60年代初调整了文艺政策,作家们摄取题材的视域进一步扩大。

    与历史题材相辉映,现实题材也成为这时期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另一个突出的景观。在现实题材中,又以反映农村题材的小说为最。从土改到农业合作化,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农村政策的调整,五六十年代农村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都在中短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马烽的《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等作品反映翻身解放了的农民新的思想观和道德观。李準的(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的《农村散记》、康濯的《春种秋收》、马烽的(三年早知道》、西戎的《宋老大进城》等作品反映了合作运动。这些为数众多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农业合作化的历程,以及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新与旧、个人与集体、先进与落后等各种思想斗争。因为直接触及现实,它们在当时影响很大,政治寓意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