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升本(会计学专业)第一章第三节学习课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院校: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19-11-08 10:47:23

    第一章  总论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又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信息时,要遵循这些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服务。下面分别简要说明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要求,也称客观性要求、真实性要求。可靠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
求,如果会计数据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客观情况,就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影响其决策的有效性。

    可靠性要求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真实性是指会计反映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每一项会计记录都要有合法的依据;客观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可验证性是指会计信息经得起复核检验,凡是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应当有合理合法的会计凭证供事后检查。

   (二)相关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要求,也称有用性要求,它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方面的,他们对会计信息所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在提供信息时既要考虑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还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三)可理解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理解性要求,也称明晰性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由于么记录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专业工作者,又有与企业有利害的集团和个人,其中有些人并不懂得会计知识,更不熟悉会计业务,这就要求会员在提供信息时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应该用规范的文字加以考对需要解释的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减少不确定性,做到通俗易懂、清晰明了。

   (四)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要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二是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要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予以说明。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便于不同地区和行业间企业会计信息的出较、分析、汇总,从而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为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要的依据。

    可见,可比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在不同时期处理同类经济业务时,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应保持一致,强调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处理同类经济业务尽可能采取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对相似经济业务采取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能够比较,强调不同企业在处理同类经济业务时应尽可能采取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坚持可比性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采取的所有方法永远不能动。如果因客观环境的变化原选用的方法不再适用,则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浴相关规定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并进行调账处理和披露。

  (五)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因为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并不总是与它们的法律形式的外在表现相一致,所以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重视交易的实质,而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如遇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吻合的业务或事项时,应依据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确认和计量。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在租期未满之前,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方,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收益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实施对该项资产的控制,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并计提折旧。

   (六)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即对于影响经营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并作重点说明;对于次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坚持重要性原则主要是出于对成本收益原则的考虑,企业的经济情况纷繁复杂,会计不可能将所有的经济数据都转化为会计信息。强调重要性原则,一方面可以提高核算的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使会计信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重要性包括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性质上看,如果某会计事项的发生可能对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则该事项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事项;从数量上看,如果某会计事项的发生达到一定数量或比例可能对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则该事项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事项。

   (七)谨慎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要求,又称稳健性要求,是指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在所难免,企业必须对所面临的风险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以避免损失发生时对正常经营产生严重影响。

    遵循谨慎性要求,对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加以合理的估计,对风险的防范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企业不能滥用谨慎性要求计提各种秘密准备,人为她调节企业利润,这样势必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

   (八)及时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任何信息的使用价值不仅要求其真实可靠,而且还在于必须保证时效,在信息使用者需要时及时提供;否则,时过境迁,就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及时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加工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三、会计计量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人账并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照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品。到的敏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爆还负债预计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责考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菌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融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采用上述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金额能够被获取并可靠地计量。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